“建奴昨晚有多少人攻山,雙方的傷亡情況如何?”高貫突然問那名獵兵道。
“因為是夜間,我們難以預估建奴攻山的人數,”
獵兵機械地答道,
“我方幾乎沒有傷亡,隻有寥寥數人中箭,但都沒有危及生命。”
“至於建奴,我們隻在山坡與河邊找到八百多具完整的屍體,及一些殘肢斷臂。”
“根據這些,我們能估計他們有一千左右的傷亡吧。”
“但實際傷亡應該不止這些,因為僅憑殘肢斷臂無法準確判定死者數量,”
“還有不少屍體不是沉到了河底,就是被河水衝走了。”
“建奴決定夜間攻山也算是個明智的決策,”
李國助像個棋手一樣,評價起了皇太極的夜間攻山之策,
“要是換做白天攻山,他們可能會死更多的人,”
“尤其一些軍官也將在劫難逃,畢竟白天咱們的獵兵是可以瞄準的。”
“但建奴若是白天攻山的話,咱們怕是免不了會死人的。”
郭懷一質疑道,
“畢竟建奴的弓箭手在白天也是可以瞄準的。”
“還有,晚上咱們的火槍手和炮手不是同樣也不能瞄準嗎?”
“為何還能給建奴造成如此多的傷亡?”
“嗬嗬,郭兄有所不知,”
洪旭笑嗬嗬地解釋道,
“為了防備建奴夜間攻山,我們在陣地前方布置了兩層陷阱,”
“第一層是就地取材製作的簡易陷阱,第二層是我們最新研製的絆發地雷。”
“第一層陷阱距離步兵陣地五十步,主要是為了威懾建奴,也有些許殺傷和預警作用。”
“第二層陷阱距離步兵陣地三十步,可以給建奴造成較大傷亡和震懾,也能起到顯著的警報作用。”
“隻要聽到地雷的爆炸聲,步兵便可立即發動排槍射擊,炮兵也可以立即發射霰彈,”
“無論是排槍射擊,還是霰彈,都是靠密集彈幕殺人的,根本不用瞄準。”
“除了三成長矛手,咱們七成的步兵已經裝備了燧發槍。”
“燧發槍打放無需明火,解決了火繩槍的安全隱患,”
“使士兵可以肩並肩密集排列,從而顯著提升彈幕密度。”
“同樣因為打放無需明火,在夜間開槍之前也不至於暴露陣地位置。”
“而且燧發槍的裝填速度也比火繩槍快不少。”
“這些都使我們的火槍手可以打出更加密集的彈幕,給建奴造成更多傷亡。”
“至於炮兵發射的霰彈,不要說是三十步,即使是五十步,彈幕密度也是極高的,”
“一炮足以給陣形密集的建奴造成百人左右的傷亡。”
“遭受一輪如此密集的彈幕打擊後,建奴若還是沒有崩潰,若還敢上來衝陣。”
“我們還有擲彈兵,可以投擲震天雷阻擊建奴。”
“建奴攻山隻能用步兵,衝鋒速度遠不如平地上的騎兵。”
“所以不管是步兵齊射,還是發射火炮,我們都有信心在三十步內打出第二輪。”
“在夜間,建奴看不清我們陣地裡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