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先生,你怎麼看?我記得六月,你是提出過冬季出兵的策略的。”
範文程忙出班拱手道:
“啟稟大汗,臣當時是欠考慮了,剛才四貝勒的一席話,令臣茅塞頓開。”
“臣以為近十年內,咱們都不可再對永明鎮用兵了。”
“嗯——”
努爾哈赤不甘地長歎一聲,
“難道我們就要放任永明鎮慢慢蠶食掉東海女真的毛皮、人參、鹿茸貿易嗎?”
“還有東海女真的人口,難道咱們以後都不能再擄掠來,補充戰損了嗎?”
“慢慢蠶食——”
範文程敏銳地捕捉到了努爾哈赤話中這四個字,
“既然大汗也知道永明鎮不可能很快就掌控整個東海女真之地,又何必操之過急呢?”
“要補充戰損,咱們可以優先劫掠薩哈連烏拉中上遊的北山女真。”
“永明鎮的手再長,短期內也是很難伸到那些地方的。”
“甚至黑龍江下遊的東海女真,未來幾年內,咱們還是可以繼續征討的。”
“咱們遠征永明鎮存在後勤困難的問題,永明鎮對咱們,又何嘗不是呢?”
“所以與永明鎮相比,東江鎮才是肘腋之患,是我們應該儘快解決的麻煩。”
“至於永明鎮,咱們可以先防備著,同時也可以試著談一談貿易合作。”
“即使占不到便宜,隻要能從他們手裡買到戰略物資,就是值得的。”
“那範先生以為,咱們應該如何防備永明鎮呢?”努爾哈赤又問道。
“可於寧古塔築城一座,派重兵駐守,防備永明城向穆丹烏拉流域發展。”
範文程拱手道,
“此外,在阿勒楚喀河與鬆阿哩烏拉交彙之處也需築城一座。”
“如此便可以保證咱們通往薩哈連烏拉的道路暢通無阻,不受威脅。”
“寧古塔”為滿語,意為“六個”或“六部”,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相傳與努爾哈赤的六祖有關,可能源於早期部落聚居的稱謂。
曆史上,寧古塔作為正式軍事駐防城的建設始於清順治年間。
順治十年,清廷設立寧古塔昂邦章京,標誌著寧古塔成為統轄黑龍江、烏蘇裡江流域的軍政中心。
順治十二年,清廷命梅勒章京沙爾虎達在牡丹江畔修築寧古塔舊城,此為最早的寧古塔城址。
康熙五年,因舊城低窪易澇,遷至今黑龍江省寧安市城區,此後成為長期的政治軍事中心。
寧古塔的設立與清初鞏固東北邊疆、對抗沙俄擴張的戰略密切相關。
它不僅是流放罪犯之地,更是東北北部的重要樞紐。
穆丹烏拉是牡丹江的原名,“牡丹”二字就是對“穆丹”的美化音譯,“烏拉”是滿語“江”的意思。
阿勒楚喀河即今天的阿什河,位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境內,是鬆花江右岸的重要支流。
曆史上,為加強吉林將軍轄區的防禦,清廷於雍正七年在阿勒楚喀河畔設立協領駐防,並開始修築軍事據點,此為阿勒楚喀要塞的雛形。
乾隆九年,升格為副都統駐防城,正式成為軍事要塞,隸屬吉林將軍。
乾隆二十一年,修築夯土城牆,設四門,形成完整的城防體係,駐軍規模擴大。
如果努爾哈赤采納了範文程的意見,則這兩座城都會提前出現。
喜歡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請大家收藏:()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