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隊更得搞這個!”
鐘斌拍了拍桌子,他管航道,說話帶著軍漢的乾脆,
“十條船合一股,軍費公攤,劫了貨按股分,比各船搶食強。”
“去年咱們截了荷蘭人的胡椒船,按股分到各家,弟兄們都服氣。”
“俺們在雲林的田,也是按股分,”
楊六、楊七是漁民出身,負責屯田,楊六憨厚地笑,
“佃戶出勞力算一股,俺們出種子算兩股,秋收了按股分糧,比以前強征佃戶強多了,沒人逃荒了。”
“股份製最關鍵的是能抵禦風險。”
黃碧這時開口,作為永明鎮的老船長,他對船隊的細節了如指掌,
“前年我的商船撞上礁石,貨物損失高達五千兩,”
“按股份分攤,每個船員隻需出五十兩銀子的股本就能度過難關,”
“若是由我這個船東承擔,早就破產了。”
他頓了頓,似乎想起了什麼,
“還有船上的炮手和水手,給他們分些乾股,比發月錢更能激發他們的積極性,”
“上次劫掠葡萄牙商船,弟兄們爭先恐後,就是為了年底多分些紅利。”
“不僅商事,公共事務也能采用股份製。”
那位六十歲左右的老者微微一笑,溫和中透著理性,
“永明鎮的醫館就是一例,藥商提供藥材,大夫貢獻醫術,官府提供地皮,盈利的三成用於擴館和研發新藥。”
“去年永明鎮爆發風寒疫,多虧醫館的儲備藥,救了不少人。”
“將來台灣移民增多,加上濕熱的氣候,疫病肯定比永明鎮更嚴重。”
“特彆是瘧疾等致命疾病,設立股份製的醫館聯盟,比各自為戰要強。”
“與官府打交道也更為便捷。”
許心素撚著佛珠,慢條斯理地說,
“以前走私要打點十多個官員,人人都想多撈好處。”
“現在按股份湊‘報水費’,專人負責,清清楚楚,官府也樂意接受。”
“股份製能凝聚人心。”
鄭芝龍最後發言,目光掃過眾人,
“永明鎮的船隻,連炮手都能入股,打了勝仗分紅多,弟兄們作戰都拚儘全力。”
“將來開發東番,更需依靠此法將大家緊密團結。”
“既然如此,魍港事務也按此理辦理。”
待眾人說完,李國助點頭,才從懷中掏出一卷章程,
“如今荷蘭人占領了大員,我們必須開發魍港,才能限製他們控製整個東番島。”
“迄今為止,魍港隻是貿易中轉站,如今要紮根,必須有個章法。”
他展開章程,
“董事會決定,效仿荷蘭模式,設立台灣殖民政府,由總督和評議會共同管理。”
眾人頓時靜了下來,連最心急的李魁奇也未插話。
“總督負責行政,任期五年,非終身製。”
李國助指尖劃過章程,
“由南海邊地公司董事會決定,參考台灣評議會的意見,若表現不佳,隨時更換。”
“評議會呢?”李魁奇追問道。
“評議會監督總督,協助處理具體事務。”
李國助抬眼,
“首屆總督,公司董事會已經指定,由鄭一官擔任。”
鄭芝龍猛地抬頭,眼中閃過一絲驚訝,隨即起身拱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