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草輜重更要算。”
韓溪亭扔下紙筆,拿起桌上的算盤劈啪撥弄起來,
“每人每日兩升米,三萬大軍,一個月就得近兩萬石糧,還得帶淡水、火藥、帳篷。”
“得配兩百艘補給船,三百料的漕船就行,每艘能載糧三百擔,跟在哨船後頭,十艘運兵船傍一艘補給船,才夠吃用。”
“不過不用每艘都裝滿糧食,有些可以騰出來運載重型城防炮,打下寧古塔後,直接就可以布防了。”
李國助喉結動了動:“這就一千五了?”
“到了黑龍江主道,船能換大些的。”
韓溪亭那纖纖玉指像彈琴般熟稔地撥了撥算盤珠,
“200噸的沙船,能載八十人,帶二十石貨。”
“把上遊的人挪過來,三百七十五艘就夠。”
“但還得有馬船運騎兵,咱們騎兵不多,三百料小馬船夠用,可載騎兵30人及戰馬20匹,得兩百艘。”
她頓了頓,接著道,
“炮艇不能少,畢竟是攻堅的主力,沿途護航也少不了。”
“不然沿岸女真部落放冷箭、截糧道,三萬弟兄得折一半在路上。”
“用120噸的老閘船,或者是你剛剛設計的150噸內河戰艦,就按二十五艘算吧。”
她一邊撥著算盤珠一邊數道,
“哨船一千,網梭船三百,漕船兩百,沙船三百七十五,炮艇二十五,總共一千九百艘大小船隻。”
“1900……1900……”
李國助喃喃地念叨著這個數字,半晌才恍然道,
“哨船和網梭船可以省了吧,咱們從阿速江中遊的船廠出發,”
“阿速江中下遊走200噸的船還是沒問題的。”
“那也得600艘船,”韓溪亭攤手道,“海船咱們還不難湊出這個數,可內河船……”
李國助沒吭聲,半晌才喃喃道:“造這些船得花多少銀子?”
“銀子是一回事,”
韓溪亭甩了甩算盤,
“更要緊的是時序,阿速江上遊五月才化冰,九月又要凍,能行船的日子就四個月。”
“這600艘船得在開春前造好,還得招募上萬船工,少東家,這賬,得細算啊。”
李國助額頭滲出細汗,剛才設計戰艦時的興奮勁兒全散了,隻覺得那串數字像塊巨石,壓得胸口發悶。
他自己心裡也清楚,單是這600艘內河船的造價,就得差不多60萬兩白銀。
“少東家呀!”
韓溪亭急切地說道,
“你既然早有這個計劃,為何不早點告訴我們呢?”
“若是早兩年透露,咱們也能提前做好準備。”
李國助麵露愧色:“都是我的錯……”
“其實,國助已經有所準備,”
顏思齊接過話茬,
“打下雙城衛後不久,他便安排洪升在阿速江中遊建造了船廠。”
“這兩年來也陸續造了一些沙船、漕船、馬船之類的內河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