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讓漢牛錄的人去管阿哈。”
範文程在旁輕聲道,
“他們也是漢人,好溝通,真有動靜也能及時報信。”
“就這麼辦。”
努爾哈赤點頭,
“李永芳,你調兩個漢牛錄跟著糧隊走,管好阿哈。”
李永芳領命,心裡卻發苦,他知道,那些漢人阿哈私下裡都叫海賊為南海觀音。
他們真要鬨事,漢牛錄的人怕是鎮不住。
“還有戰馬。”
杜度忽然開口,
“吉林烏拉的馬場去年冬天凍死了不少馬,咱們的騎兵到了寧古塔,怕是沒馬用。”
“讓科爾沁部送兩千匹馬來。”努爾哈赤道,“後續再補些鹽鐵作賞。”
阿敏撇了撇嘴:“又是蒙古人,又是漢人,咱們女真的事,憑什麼讓外人摻和?”
代善沒理他,隻是在輿圖上標出糧站的位置:
“從沈陽到吉林烏拉,水路五百裡,光靠漢人阿哈拉纖填灘還不夠,”
“得按早年征東海女真時的法子,多設糧站接力,把長路拆成短道,一段段遞過去。”
他俯身指著輿圖,聲音比平日更沉:
“第一站設在渾河上遊的撫順堡,這裡離遼沈糧倉近,先囤三千石糧,用小船順渾河往下運;”
“第二站在輝發河河口,這裡是渾河與輝發河交彙處,水流穩,能停大船,再囤兩千石,順帶收編當地女真部落的木船,補充運力;”
“第三站就設在吉林烏拉,作為總糧站,把前兩站的糧彙總,再分撥到寧古塔方向的小站去。”
額爾德尼捧著剛擬好的糧站清單,連忙補充:
“回大汗、貝勒們,按大貝勒的法子,每個糧站得配兩百人,五十人管糧倉,一百人護糧道,五十人跟船押運。”
“撫順堡和輝發河河口的糧站,還得挖半地下的倉庫,地麵鋪木板,頂上蓋茅草,再糊一層泥,不然夏季多雨,糧食容易發黴。”
“半地下倉庫?”莽古爾泰皺眉,“費那勁乾什麼?找個山洞堆著不就完了?”
“三貝勒有所不知。”
額爾德尼耐心地解釋道,
“遼東的土黏,雨季滲水厲害,山洞裡潮,糧囤不到一個月就會發芽。”
“半地下倉庫比地麵低一丈,潮氣少,再墊上乾鬆針,糧能存到冬天。”
“去年吉林烏拉的糧就是這麼存的,損耗比露天堆著少三成。”
“大貝勒的法子周全,但還得加一層。”
皇太極忽然開口,目光落在“鬆花江畔阿什哈達”的標注上,
“每個糧站周圍得砍出三十步寬的空地,再伐些鬆木搭柵欄,派五十人守著,以防海賊派小股部隊襲擾糧道。”
“還得讓糧站跟當地部落打交道。”
嶽托補充道,他早年隨代善去過吉林烏拉,知道部落的作用,
“輝發河河口的瓜爾佳氏、鬆花江畔的鈕祜祿氏,每年都靠給咱們運糧換鹽,”
“讓糧站的人跟他們約好,每運一石糧,給半鬥鹽,既能省阿哈,又能讓部落幫著盯梢,一舉兩得。”
“又是挖倉庫,又是搭柵欄,還得哄著部落,太麻煩!”
阿敏在旁嗤笑,
“依我看,直接讓鑲藍旗的人護著糧隊,一路送到吉林烏拉,哪用這麼多花樣?”
喜歡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請大家收藏:()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