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早晨卯時正,文武百官齊聚皇宮大殿——聚英殿上早朝。
安武帝坐在龍椅上,等文武百官朝拜過後立即說道:
“是戰是和已經討論兩個月,西蠻、北絨、南疆在這段時間侵占我大安國不少領土。
是戰是和今天必須確定下來,不確定的話誰都不準踏出聚英殿半步。”
幾個年輕武將立即大聲囔囔:
“一個字:乾!”
“就是,還討論個屁!我大安國還怕這些蠻夷不成?”
“打就完事。”
……
兵部尚書楊興駿怒斥這幾個年輕武將:
“住口!無知小兒,狂妄至極!什麼時候輪到你們幾個小兒發言了?!”
七十多歲柱國大將軍劉知亮懟楊興駿:
“那楊大人在老夫麵前算不算無知小兒?老夫還沒發言,又什麼時候輪到你楊大人發言啦?
你一個兵部尚書,到底是站文官那邊還是武將這邊你拎不清楚嗎?你還配當兵部尚書嗎?”
楊興駿:“你……”
“你……你什麼你?老夫也是從他們這麼年輕過來的。
靠的就是戰場上敢打敢衝,才一步一步當上柱國大將軍。
哪像你楊大人,耍耍嘴皮子就當上兵部尚書。”
懷親王、太尉陳再道問劉知亮:
“本官也主和,大將軍會不會也認為本官不配當太尉?
會不會也認為本官是靠耍耍嘴皮子當上太尉?”
“不不不,你主和是因為你膽小如鼠,就知道在懷親王府裡虐待兒女。
你連耍嘴皮子都不會,遠不如楊大人。
你是靠著親王爵位,才當上這個有名無實的太尉。”
被劉知亮說無能也就罷了,還被說虐待兒女,懷親王氣得渾身顫抖:
“老匹夫休得胡言亂語看不起本官。”
同樣七十多歲的三朝元老、大司馬秦良賢對劉知亮說道:
“老夫也主和,大將軍不妨也點評一下老夫,看看老夫還配不配當大司馬。”
劉知亮並不給秦良賢麵子:
“你個老匹夫,靠著拍兩位先帝馬屁當上大司馬,卻在聖上麵前倚老賣老。
依老夫看,你連太尉都不如,你活著就是浪費餉銀、糟蹋糧食。”
秦良賢被嗆得渾身顫抖,一邊哆嗦著從袖子裡掏出【抽龍鞭】,一邊激動說道:“看老夫抽不死你丫的。”
“彆動不動就拿【抽龍鞭】嚇唬人,有種就空手單挑。”
……
隊伍最前端這對老的在對噴。
後麵的文武百官也沒閒著,都在找“軟柿子”噴。
主戰的武將想通過戰爭立軍功升遷,主和的文官則希望國家無戰事,舒舒服服按月領奉銀。
安武帝看著混亂的朝堂無奈地搖頭,知道今天任由他們民主討論,肯定又是沒有結果。
因為這樣的現象已經持續兩個月。
剛開始那半個月討論是戰是和時,文武百官都能客觀分析敵我四方的狀況,說出自己主戰或者主和的原因。
後來漸漸變成文官和武將互相找對方缺點:文官說武將能力不夠打不贏,武將批文官膽小怕事。
再後來演變成互相人身攻擊:
文官說武將是阿貓阿狗之流打不贏,武將批文官隻知道窩裡橫,一心想著回家抱小妾。
已經完全脫離要討論的問題。
……
安武帝向身旁的李公公示意讓大家安靜。
李公公扯開喉嚨喊:“各位大人請安靜,各位大人請安靜,聖上有話要說。”
朝堂上漸漸安靜下來。
安武帝說道:“最近有位少年郎給朕出幾條計策,大概意思就是大量給西蠻送細鹽。
再派專人到西蠻教他們提純細鹽之法,還要幫他們找鹽田,但儘量拖延時間穩住西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