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完成學文階段後,正式進入“明義”階段,開始學習四書五經。
因此,朱老先生的授課不再拘泥於學堂,常常會帶他們在外麵研學。
或在溪邊聽那涓涓細流,或在田埂瞧那麥穗金黃,又或在樹下講那枝繁葉茂。
遇上過晴空萬裡,撞見過大雨傾盆,也邂逅過霜雪紛飛。
先生的脊背越發佝僂,跟在他身後的少年卻越發的高大。曾經一起來蒙學六人,如今隻剩下兩人。
落日照在寧靜的小院中,朱老先生須發皆白,穿著一件灰布長衫,目光灼灼看向立在身前的兩名學生。
“咳咳,論語有雲君子不器,你們可知是何意?”
左邊少年身材微胖,一襲藍色長衫,眉宇間生有股書卷氣。
右邊少年眉清目秀,身穿青色長衫,清亮眸光中透露出一絲與年紀不符的穩重。
藍衫少年微微拱手:“先生,學生以為,‘君子不器’便是君子不應如器物一般僅具單一用途。君子當多才多藝,琴棋書畫、詩詞歌賦,無一不精,如此方能稱其為君子。
便如那仲永,幼時便能賦詩,若能繼續深造,通百家之學,便是符合‘君子不器’之典範。”
聽罷,朱老先生又看向正在沉思的青衫少年,悠悠開口:“清河,你來說何為君子不器?”
陸清河微微拱手,從容說道:“回先生,‘君子不器’,乃指君子不應局限於某一專長或某一領域,不應被世俗的功利所束縛。君子心懷天下,具廣博之學識、高遠之誌向、通達之智慧。
器物有其固定用途,如碗盛飯、壺盛水,而君子能因時、因地、因人而變,靈活處世。
於治國,能通民生、曉律法、明教化;於修身,能將仁義禮智信融會貫通,不偏廢其一。簡而言之,便是以智力應對萬變。此乃學生認為的‘君子不器’。”
朱老先生微微點頭:“詩經有雲‘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此句以桃花起興,你且說說這起興之法,於整首詩而言有何作用?”
“回先生,起興之法,不僅為詩歌增添了美感與意境,更能自然地引出下文。它如同引子一般,先以美好的桃花之景引人的注意,再順勢將情感與主題娓娓道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小院中問答之聲不絕於耳,不知過了多久才逐漸停下。
“咳咳,你們能有這般思考與見解,為師心中甚喜。”朱老先生神色複雜的看向教導八年的兩人。
恍惚間,仿佛又回到陸家祖祠挑選學生的那日,以至於失神許久,方將目光看向藍衫少年。
“陸殊,你與為師年輕時頗為相似,雖刻苦好學,但卻不知變通,莫要死讀書到為師這般年紀才幡然醒悟。”
“學生銘記先生教誨!”藍衫少年陸殊躬身致禮。
朱老先生點點頭,目光又轉向陸清河,沉思許久才說道:“希望為師有生之年能看到你金榜題名。”
聞言,陸清河微微一愣,忙拱手施禮:“學生定不負先生教誨。”
“嗯!很好!都很好!”朱老先生從懷中摸出兩封信,分彆交給了兩人。
“從明日起,你們便不用再來學堂了。”
陸清河與陸殊對視一眼,眼中神色複雜。
“拿著這兩封信,去縣裡找一位名叫顧明朗的廩生。你們可以向他請教學問,縣試時也可請他做保。”
說罷,朱老先生轉身向屋內走去。
砰!
伴隨著一聲悶響,陸清河兩人同時跪在地上。
“承蒙先生悉心教導八年,望先生日後多多保重身體。”
朱老先生腳下一滯,卻沒有回身,許久才顫抖著身子進了屋。
“去吧!外麵的世界廣闊得很。”
喜歡朱門風流請大家收藏:()朱門風流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