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廠主要以製作中藥為主,在這裡上班的人除了要求識字外,還有懂一些簡單的中藥知識。
比如能正確辨認藥材,新鮮的和炮製好的能準確分辨出來,能熟悉不同藥材的藥性,外形相似的藥材能區分開來等等這些相關的知識。
藥廠的建造地址已經選好,軍區麵積大,還有很大一塊地沒有利用,正好用來蓋藥廠。
建造廠房這塊,多找些泥瓦工,一個多月的時間就能建成,再晾曬個十天半個月的,安裝機器設備那些活,兩個月的時間就能投入生產。
人員的選擇這塊,現在就要抓緊安排。
“小夏,建藥廠這事是你提起的,招工這塊我們也想先聽聽你的意見。”
這事來的路上黃師長和呂政委也商量了一路,有了個大概章程和方向。
“黃師長,呂政委,藥廠招工首先要考慮是應該是大院裡那些沒有工作的家屬,識字或認識草藥的優先選擇。
其次,周邊大隊的村民和知青也要考慮,有了外人加入也能給家屬們製造緊張的氛圍。
讓他們也知道軍區藥廠並不是隻要軍區自己的人,有壓力才能有動力,才更能刺激人進步。”
就像強製掃盲班一樣,不去就扣男人的津貼,為了錢袋子的錢不少,那些不識字的家屬再忙再累也要去學習。
其實在家屬院生活,除了家裡洗衣、做飯、帶孩子的家務事,再多點就是喂雞、打理自家的那一塊菜地,除此之外哪還有其他事情做。
相比較在鄉下不用下地乾活,這點活對大家來說簡直太輕鬆,就這樣,麵對掃盲班的時候都說忙沒時間。
哪裡是沒時間,分明就是那些家屬懶不願意學,認為讀書識字沒有用,有這個時間還不如在外麵和人打嘴炮來得舒服。
所以,家屬院幾次組織的掃盲班辦不長久,一開始人多到人越來越少直到辦不下去。
然而,自從要強製學習還和男人的津貼掛鉤後,哪一個不是準時準點的去上課。
這就是金錢的壓力迫使大家不敢再偷懶。
能不能學得進去先放一邊,最起碼人都在那,一個教室坐了五十個人,即便隻有一半的人在用心學,這就是成功的。
“小夏,你說的跟我和呂政委的想法一致,那招工的事就這麼決定,明天就公布消息。”
夏白露繼續說道:“可以給三天或者五天的報名時間,報名截止後再統一進行培訓,最後通過考核擇優錄取。
第一批咱們可以先招少招些人,三五十個人就行,等藥廠步入正軌後再慢慢增加工人的數量。”
相比較機械廠、紡織廠那些有上千員工的大廠子,他們藥廠隻招幾十人實在算不上多。
第一次辦廠,哪哪都不熟悉,總要一步一步慢慢探索,一口吃不成一個大胖子。
“培訓的事隻能交給你們來做,接下來的日子就要辛苦小夏你了。”
幸好上麵安排了兩個老中醫過來,不然黃師長還真怕給夏白露累壞了。
“這都是我該做的,隻要咱們軍區越來越好,藥廠能順利建成開工,辛苦也是值得的。”
夏白露說得很是真誠,畢竟她也有百分之三的分紅利潤,也相當於是給自己做事了。
人員選擇和培訓確定下來,接下來就要犯愁原材料的事情,製藥需要大量的藥材。
隻靠去山上挖和零散收購,根本滿足不了藥廠的供應,沒有長期穩定的供貨商,藥廠難以維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