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德開著黑色奔馳慢吞吞地擠過銅鑼灣的窄街。
車窗搖下,外麵是亂哄哄的街市——
茶餐廳的夥計端著奶茶小跑,幾個師奶拎著菜籃在路邊討價還價。
空氣裡混著燒臘油香、魚蛋檔的咖喱味,還有一點點海腥氣。
車子好不容易拐進一條更窄的巷子,最後歪歪斜斜地停在一家燒臘店門口。
店名叫“榮記”,招牌舊得發黃,玻璃櫥窗上糊著油漬,掛鉤上掛著幾排叉燒和燒鵝,油光發亮,底下鐵盤接著滴落的油。
店門口排著隊,有人拎著飯盒,有人叼著牙簽等斬料。
托德打量著這間不起眼的小店,驚訝道:“陳,這就是你要來的地方?”
陳朔咧嘴一笑:“沒錯!來吧,我請客,這兒吃才地道!”
林悅湊近,低聲提醒:“在這兒請托德,會不會太小氣了?”
陳朔拍拍她手,胸有成竹:“不會,保準他比去五星級酒店還開心。”
三人走進榮記燒臘,店麵不大,十來張桌子擠得滿滿當當,全是本地食客,喧鬨聲、碗筷碰撞聲此起彼伏。
有些桌子拚了好幾張椅子,服務員端著燒鵝和炒菜,高舉過頭在人群中穿梭,幾乎連落腳的地方都沒有。
空氣裡彌漫著烤肉的焦香和醬汁的甜味,勾得人垂涎欲滴。
托德眼睛發亮:“哇!好香!可惜沒位置了,老板能安排嗎?”
櫃台後,店老板是個五十多歲的中年人,正低頭在菜板上切叉燒,刀光如閃,肉片薄得透光。
他抬頭瞥了托德一眼,沒啥表情:"要食飯,等45分鐘,冇位。"
林悅聽懂了這句粵語,皺眉問:"怎麼辦?要不換一家?"
陳朔卻笑著朝老板喊:“老板!我訂的蘭花廳,你給我留著沒?”
老板手一頓,菜刀停在半空,抬頭看向陳朔。
兩人對視一秒,老板眼神一變,放下刀,朝後廚喊:"阿升!帶佢哋去蘭花廳,貴客到!"
林悅驚訝:“你啥時候訂的?我咋不知道?”
陳朔擠擠眼:“你老公我總有辦法。”
托德嘖嘖稱奇:“陳,港島這些街邊旺店比五星級酒店還難訂,有些壓根不接受預定。你真是個把不可能變成可能的男人!”
陳朔哈哈一笑:“一個包間而已,走吧!”
其實,這裡是華若蘭提供的地址。
蘭花廳是華若蘭的代號。
不得不說,華若蘭在海外華人圈的勢力不容小覷,從歐洲到南美,甚至美國華人社區,都有她的人脈,甚至包括一些華人黑幫。
華若蘭雖然也是二代,但她尤其擅長經營底層,比如“百城千店”也是這一戰略的體現。
而港島算是她勢力比較弱的地方了,畢竟這裡是各大家族拓展海外影響力的必爭之地,競爭十分激烈,簡直白熱化。
華若蘭為了避開競爭,另辟蹊徑,不追逐港島的商圈大佬或政壇名人,而是深耕小商小販,構建了廣泛的商業網絡。
這個網絡幫助華家收集商業信息,傳遞情報如魚得水,但缺點也很明顯,就是力量分散,組織性不強,難在大事上發揮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