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晨光補充說:“用機械設備是因為一天能產幾萬甚至十幾萬噸粉條,手工根本無法實現。
隻有通過機器,才能滿足這麼大的需求量。”
直播間內又是一陣熱烈討論。
“理解了。”
“的確,手工做幾十斤沒問題,再多就累死了。”
“可惜啊,手工雖好卻無法大規模製作。”
“機械生產已是趨勢啦。”
“嗯嗯。”
“哈哈,我覺得這樣也挺好。
若非如此,估計咱們很難嘗到阮大神的手藝呢。”
阮晨光接著說:“雖然大部分步驟由機器完成,但是最關鍵的人參汁還是靠手工。
經過九次蒸煮和晾曬,才能提取出優質的人參汁,這也是影響味道與功效的關鍵因素。”
觀眾立刻熱議起來。
“懂了,這個技術含量最高。”
“阮大師的秘製粉條好吃,關鍵就在於這裡啊。”
“我也嘗試按照阮老師的法子來做,結果味道完全不對勁,原來是人參汁的問題。”
“我自己試過一次,味道尚可,但跟阮大神的一比,差遠了。”
“許多人做過養生粉條!我的那個太苦了,一股濃濃的人參味,自己都不愛吃……”
“看來製作人參汁一定藏有奧秘,遺憾的是我們掌握不了。”
“如果能學會這個秘訣,你就能發家致富了。”
“省省心吧,這不是那麼容易學得到的。”
“若是阮大神願意分享秘訣,我願意給一個億。”
“那我出兩億。”
“你們彆想了,阮大神有的是錢,不會賣秘訣的。”
阮晨光笑著回應:“製備人參汁確有講究,最難的是采購到合適的人參。
做正統的養生粉條需要使用二十多年份的老林下參,而現在這種人參資源越來越少,價格也越來越貴,想大量製造非常困難。”
此時,幾名工人進來將成品搬出去準備進一步加工。
直播間的小夥伴們又開始了新一輪的提問。
“這些粉條搬走乾嘛?”
“是呀,接下來還要做什麼處理嗎?”
阮晨光耐心解答:“新鮮出來的粉條是濕的,需要烘乾處理才行。
他們把粉條送到專用房間進行烘乾。”
聽完解釋後大家都明白了。
阮晨光繼續說道:“如果是夏季,則可以把粉條直接晾曬乾燥。
但現在冬天沒有太陽,隻能采取室內烘乾的方法。”
他進一步解釋:“製作最佳的粉條最好選在夏天,因為那時日照充足,自然晾曬可以使粉條更加爽滑可口,這是最好的方式。”
直播中,大家都在感歎。
“真沒想到這裡麵有這麼多講究!”
“這真是個技術活。”
“今天學到了不少東西。”
“太陽曬過的粉條,估計還帶著陽光的香味吧,哈哈哈。”
“這也是做好養生粉條的一個小秘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