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人全是附近村的村民,現在都成了農場的正式員工。
看到老板來了,大夥都圍了過來,臉上露出笑容,熱情地打招呼。
“阮老板好啊!”
“您來瞧我們的蔬菜啦。”
“老板你看,這些蘿卜苗才種了不到十天,長得又綠又水靈,太漂亮了。”
阮晨光也不急著查看蔬菜,索性坐在田邊,和大家拉起家常。
他問:“大家在這兒上班還習慣吧?對這份工作還滿意嗎?”
村民們聽了全都笑了。
“很滿意。”
“哪止是滿意啊,我們一個月就能拿到三千五百塊工資,還有五險一金,這對我們來說真的挺好的了。”
“是呀,彆的村的人可羨慕死了,都想進來乾幾天呢,但根本沒有名額。”
“我們年紀都大了,比不上那些能出去打工的年輕人。
不過在家門口每月就有一份三四千的穩定收入,還給我們買保險,請假休息也沒問題,真是沒得挑了。”
“就算是在外麵打工的小年輕,他們月入過萬,到頭來花銷大,攢下的也就幾千塊。
我們就在家門口乾活賺錢,誰還不樂意啊。”
聽完這些話,阮晨光心裡美滋滋的。
這些村民雖然不屬於阮家屯,可也都是十萬大山的老鄉親。
自己有能力了帶動大家一起致富,這種感覺讓人非常欣慰。
他笑著說:“隻要你們滿意就行,辛苦各位了。”
一位年近六十的大爺笑著說:“說啥辛苦,這活真不累人。”
一個三十多歲的婦女也在旁邊接過話頭:“我們本來就是種地的出身,這點事根本不算啥。”
“這片地早就裝好了水管子,一擰開關就能澆水。
平日裡也就是除除草、嚇跑點小動物啥的,特彆輕省。
這樣的活兒,就算八十歲的老人也能乾得了。”
幾個人閒聊了一會兒後,阮晨光站起身走進菜田裡,仔細查看長勢情況。
這個山穀全種的是蘿卜。
春天一般要五十天左右才能收成。
但這裡是按照風水設計的環境,蘿卜種子還用特製的泉水浸泡處理過,所以蘿卜長得格外地快,葉子又綠又密,看起來很有活力。
一位大爺蹲下來看著菜葉樂嗬嗬地說:“你瞧瞧這些葉子,長得肥厚茂盛,看著就有盼頭。”
一個中年阿姨接著說道:“有的根部已經開始鼓起來了,估計不出一個月就可以收。”
“村裡老牛見了都饞,天天想偷跑過來啃,被我們趕跑了好幾回。”
“小鳥更是一窩蜂地飛過來啄嫩芽,每天還得專門安排人盯著趕鳥。”
大夥你一句我一句,七嘴八舌地描述著蔬菜的成長狀況。
一個個眼中透出驚訝和崇拜的目光。
他們一輩子都在跟土地打交道,但從沒見過這麼旺盛的莊稼,連動物們都這麼喜歡圍著蘿卜打轉。
在農村,有一個老觀念——連牲畜都喜歡吃的作物,那一定是品質特彆棒的好東西。
一位大叔忍不住問:“老板,這是啥品種的蘿卜?我看這個蘿卜跟你普通的差遠了,能賣多少錢一斤啊?”
一名婦女也插嘴:“我也想知道,好奇死我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