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都快七十的人了,竟然還想拜他為師呢!”說到拜師,其他幾人眼裡都冒出了光。
從這本教材就能看出來,阮晨光確實是真有本事。
要是他們能有機會成為阮晨光的徒弟,肯定能學到不少好東西。
一位四十出頭的教授立刻接話:“如果阮晨光先生願意收我當徒弟,我立馬帶上禮物去拜師!”
一位女教授也點頭,表示認同:“我也有這個想法!古人說‘誰學問高,誰就是老師’。
雖然阮晨光先生年輕,但本事真的厲害。
我願意跟著他學習。
不過,阮先生願不願意收我們,這就不一定了。”
“我也想拜!如果我能學會煉藥術,把這項寶貴的傳統手藝傳承下去,我就算是死也心甘了。”
“嗬嗬嗬,你們這些老家夥啊,就彆做夢拜師了。
你們歲數都這麼大了,人家阮晨光還沒滿三十呢,估計人家看不上你們。
不過嘛,如果他願意來我們學校當老師,那咱們也可以多討教討教。”
“這話有理。
要是他真到我們學校任教,我們也可以登門求教。
阮晨光先生這麼有肚量,肯定會指點咱們幾句。”
幾個教授你一言我一語地說著,心裡都很希望能拜他為師。
可大家也都知道,阮晨光大概率不會答應,隻能說說罷了。
而且,大家在說話時都叫阮晨光“先生”,這是表達一種尊重。
就在這時,黃校長開口了:“時間也不早了,各位教授,你們是打算把這本書拿回家看,還是先留這兒?”
聽他這麼一說,幾位教授立刻表態。
“當然是拿回家看啦!這麼牛的書,我不一口氣看完是睡不著覺的。”
“我也要帶回家。”
“我也拿回去,得好好研究。”
大家都想帶回去細讀慢看。
黃校長點點頭說道:“既然這樣,那你們就拿回去看吧。
但我提醒一聲,你們一定要做好保密,千萬彆外傳!這本書可不是普通資料,沒有阮晨光先生的同意,不能給彆人看。
誰要是外泄了,後果自負。”
幾位教授都連連點頭答應。
畢竟這本書記錄的是咱們大夏的傳統文化瑰寶,保密性當然非常重要,沒人敢隨便外傳。
其中一位教授收好書,笑著說道:“那我先走一步啦,我想馬上去市場上買個藥爐,回到家親自試驗一下,練練手!”
聽他說完,其他幾位教授也紛紛來了精神!
煉藥這種技術,就得靠不斷試驗,才能真正掌握!在家準備一個藥爐自己練,是個很靠譜的主意!
幾人都按捺不住了!
“哈哈,我也不耽誤了,我現在也得去買個藥爐試試看!看了這本教材之後,我現在就手癢癢得很!”
“嗬嗬嗬,我也去!這教材一上來就說,學煉藥,首先得準備好藥爐。
我記得城裡的老街有個地方賣古董,估計那有老藥爐。
我準備去買一個回來試一試!”
“老黃啊,古董市場的藥爐都是收藏老物件,價格不低的。
一個爐子好幾萬、甚至十多萬都有可能,你拿得出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