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何家人品嘗過何雨柱烹飪的美味佳肴後,何大清心中湧起了一股難以言喻的羞恥感。
從那天起,每晚回到家中吃完晚飯後,何大清便會一頭紮進臥室,瘋狂地研究起禦前菜譜來,一心想要超越自己的兒子何雨柱。
然而,這樣的舉動卻引起了妻子葛曉慧的不滿和抱怨,她覺得丈夫完全忽略了她的存在,隻顧埋頭研究菜譜,對家庭生活漠不關心。
麵對妻子的抱怨,何大清雖然感到有些愧疚,但他對菜譜的癡迷已經到了無法自拔的地步,實在難以割舍。
為了平息妻子的怒火,何大清不得不減少一些研究菜譜的時間,儘量多陪陪她。
儘管如此,他對菜譜的研究熱情依然絲毫未減少。
不過,無論他對菜譜有多麼癡迷,他都從未將其帶出過何家。
在何大清心中,這本菜譜和譚家菜譜一樣,都是何家安身立命的傳家寶,絕不能讓外人知曉。
在這段時間裡,何大清的廚藝突飛猛進,他不斷地在家中嘗試各種新的烹飪技巧和食材搭配,每一道菜都比上一道更加美味。
然而,他從未在除了家人之外的人麵前展示過自己的廚藝,始終將這份技藝深藏不露。
何大清深知,如今正處於日本人的統治之下,社會動蕩不安。
如果他過於顯露自己的高超廚藝,恐怕會引起不必要的麻煩,甚至可能會被日本人惦記上。
所以,他寧願將這份技藝保留在家人之間,也不願冒險暴露自己。
與此同時,葛曉慧依然默默地從事著她的地下情報工作。
自從得知何雨梁和何雨柱擁有堪比法術的能力後,她對兩兄弟在外麵的安全便不再那麼擔心了。
何雨梁和何雨柱終於獲得了自由支配時間的權利,這對他們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改變。
從此,他們不再受限家中,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和需求來安排時間和地點。
而對於何母葛曉慧來說,這意味著她多了兩個沒有編製的小工作人員。
雖然他們沒有正式的工作身份,但他們卻能完美地完成組織賦予的任務。
在1941年到1944年日本鬼子掃蕩期間,何雨梁和何雨柱充分發揮了他們的能力。
他們多次對鬼子的槍炮彈藥、糧食物資進行搬運,將這些從鬼子那裡得來的物資通過何母葛曉慧的渠道,全部送給了敵後抗日根據地。
這些物資對於敵後抗日根據地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極大地支持了抗日鬥爭。
而對於鬼子來說,他們在掃蕩期間遭受了巨大的損失,不僅物資被搶奪,而且還要麵對抗日力量的頑強抵抗。
隨著太平洋戰爭的開啟,日本與蘇聯在西伯利亞開戰,這使得日本不得不分散大量精力,無力在進行掃蕩根據地。
而時間來到了1945年,鬼子在太平洋戰爭和西伯利亞地區接連失敗,其在戰爭中的局勢愈發不利。
與此同時,泰嶽敵後革命根據地在何雨梁和何雨柱大量資源供應的支持下,逐漸壯大。
華北地區除了天津、北平、石家莊、保定等少數大城市中還龜縮著大量鬼子外,其他地方的鬼子勢力都被消滅,尤其是鬼子炮樓全部摧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