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若宜見周田田年齡比自己還小,也不好意思叫人家搬行李。
趕忙阻止道:“周叔,我自己來吧!”
說著,就要上手去推獨輪車。
哪知剛一上手,獨輪車就倒下了。弄得沈若宜尷尬極了。
周田田見狀,趕忙上前把行李歸置好,接過獨輪車推了起來。
沈若宜有些不好意思,“辛苦你了!”
“沒事兒!”
周榮走在前麵領路,周田田推著車子,沈若宜在邊上扶著,沈思安則在另一邊扶著。
周田田看著這姐弟倆,有點啼笑皆非。
“不用這麼緊張,這車子我用慣了的!”
沈若宜姐弟有點尷尬,這才放開車子。
從村口到村子中心,一路上都是低矮的土房子,稍微好一點的就是石頭壘的房子。
甚至還有部分的房子,牆根是石頭,上麵卻是木頭,看起來十分的老舊。
沈若宜越看越心涼。
原本來自21世紀的她,第一次看到陸林楓家的住宿條件,就很不適應。
沒想到,這鄉下,住宿條件更差了......
她有點不確定,自己是不是真的能吃得了這份苦。
七彎八繞之後,周榮帶著他們在一座房子麵前停下。
沈若宜抬頭一眼,映入眼簾的竟然是一座青磚瓦房。
中間兩間正房,邊上各有一間耳房,中間正好圍出了個院子。
一側耳房邊上有菜地,另一側則是圍起來,養了些雞鴨。
周榮正準備帶著沈若宜進去,就看見一個四十來歲的中年婦女,滿臉熱情地走了出來。
“這是沈知青吧!趕快進來休息下,飯菜都在灶台上熱著呢!”
周榮笑著點點頭,指著有菜地的那邊耳房對沈若宜說道:“沈知青,這間是我兒子周禮的房間,安安一個人住這裡,你跟我家田田住西屋,可以嗎?”
沈若宜沒什麼意見,“行!”
安安也說行。
周田田推著獨輪車走到左邊耳房,將行李放好。
沈若宜跟著周榮走進堂屋,管嬸兒已經把飯菜都端了上來。
周榮他們為了接下鄉的知青們,翻山越嶺一來一回也走了好幾個小時,這會兒肚子也餓了。
“你們也餓壞了吧?趕快吃飯!”
周榮話倒是不多,但是管嬸兒是個熱情的人。
她給沈若宜講了自己情況,還講了村裡知青下鄉的情況。
周家除了周田田還有個正在讀初中的弟弟,叫周禮,在鎮上中學寄讀,隻有周末會回家。
村子裡有個知青點,住著三個知青,都是五年前下鄉的。
原本不止這些人,有好些知青,熬不住,跟村裡人結婚了。
說著說著,管嬸兒歎了口氣。
“這些知青也不容易!”
沈若宜深有同感,這些知青都是城裡來的,家庭條件都不錯。
在鄉下熬上個幾年,遲遲看不到回城的希望,年齡也越來越大,隻好找個本地人結婚了。
沈若宜想起在後世看到的新聞,這個年代,就有很多城市來的知青跟本地人結婚,後來就一直留在了鄉下。
甚至自己的孩子,孩子的孩子,都成了地地道道的農村人。
後來多少人想重新回到城裡,曆儘千辛萬苦,都沒辦法實現。
這下鄉改變的是真真切切的命運啊!
但是自己不一樣啊!自己一個穿書來的角色。
而且上輩子還是死於愛情,這輩子既然穿書了,她也不想像上輩子那樣活。
更何況,這本書的原劇情,原主為了逃避下鄉,嫁給陸林楓,也沒得到什麼好下場。
還不如下鄉!
現在是七五年,自己才二十歲,再過幾年,就沒有下鄉插隊的政策了,那時候肯定就能回城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