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話音剛落,台下又爆發出雷鳴般地掌聲,連工業局的陸局長都點頭稱讚道:
“趙廠長!說得好!有思路,有魄力!”
體改辦何主任也隨聲附和道:
“他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企業經營管理和財務核算方麵,都是一把好手!”
曹廠長激動地站了起來,走到麥克風麵前,高聲向台下全廠工人宣布說:
“我宣布!從今天起,趙山娃被任命為塑料廠主管經營副廠長,主抓供銷、財務和新產品開發!”
話音未落,又贏得了台下一片熱烈的掌聲,台上的領導也紛紛點頭稱讚。
山娃愣了愣,隨即露出了激動地笑容——他想起自己在體改辦的日子,何主任總是鼓勵他說: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是金子總會發光的。”
現在,他終於找到了自己所追求的事業和理想。散會時,辦公室主任劉宇浩拍著他的背說:
“趙廠長!以後可得多關照關照咱啊!”
山娃笑著點頭,掏出那部翻蓋手機,想給在北京的二弟小生打個電話——他要告訴弟弟:大哥現在職務擴大了,也有了新的目標,以後要把塑料廠辦得越來越好,讓更多人過上好日子。
窗外的太陽已快正午,照在廠區的水泥地上,反射出耀眼的光。山娃知道,這新的一年,一定會像這太陽一樣,越來越暖,越來越亮。
述職報告大會的餘溫尚未散儘,山娃攥著那份燙金的任命書,指腹反複摩挲著“經營副處長”幾個字。辦公室窗外的老楊樹落儘了葉子,光禿禿的枝椏戳在灰蒙蒙的天空裡,像極了他三年前剛進塑料廠時的窘迫——那時他還是個背著帆布包、連複印機都不會用的愣頭青,如今卻要和主管銷售的汪海楓副廠長並肩,攥緊廠子今後經營與銷售的命脈。
“趙廠長!彆愣著了。”汪海楓推開門,手裡攥著一疊皺巴巴的銷售報表,著急地和他說:
“老曹說了,咱廠那幾個老業務員,守著老客戶就會吃老本,各地新的市場,連門都沒摸進去。這次招聘,必須挖幾個能跑業務、有一定人脈關係的、敢闖敢乾的,開辟新市場,擴大銷售渠道,組建新的銷售隊伍,這是當務之急呀。”
山娃猛的回過神來,將任命書鎖進抽屜最深處,起身給汪海楓倒了杯熱茶,建議性的說:
“汪廠長!我琢磨著,銷售人員的工資待遇,得往高了多提點。基本工資比老員工上浮兩成,再按銷售額比例,加大獎金提成的力度。經考核,乾得好的,半年就給轉合同製工——咱得讓興隆縣的年輕人知道,來塑料廠跑銷售,不比去外地打工收入差。”
汪海楓眼睛一亮,拍著桌子,連連叫好道:
“好好!‘要想馬兒跑,就要馬兒多吃草!’不對?不光是吃‘草’,還要喂‘大米’。就按你說的來!明天我就讓人印廣告,貼滿全城的各個角落,包括農貿市場、火車站、汽車站和影劇院;再去縣廣播局插播一個廣告,保證把招聘的動靜鬨大。”
這話真沒說錯。三天後,興隆山城的街頭巷尾,都飄著塑料廠的招聘廣告。紅底黑字的海報,貼在雜貨店的玻璃門上、貼在公交站台的鐵柱上、連縣中學門口的宣傳欄都占了半壁江山。
“月薪保底五百,上不封頂!”和“半年考核期,轉成合同製工,享受正式工待遇”的字眼,像撒了把“釣大魚”的誘餌,勾得待業的年輕人、想換工作的從業者,都圍著海報議論紛紛。
“聽說沒?塑料廠招聘銷售業務員,待遇比國營工廠跑銷售的還高!”
“我表哥在裡頭當車間主任,說這次是新上任主管經營的趙廠長牽頭,要動真格的!”
“走!咱也去報個名,萬一成了呢?這是一次難得的機會呀!”
在1992年1月15日這天,召開了塑料廠的招聘大會,在三樓大會議裡擠滿了人。冬季的寒風刮在玻璃窗上,卻擋不住會議室裡的熱氣。
令塑料廠承包集團領導震驚的是,招聘者門可羅雀,絡繹不絕,在海選之後,確定了十名進入了複試階段,參加了這次招聘大會,考驗業務能力的答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