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花了半小時才回到酒店。洛杉磯這座被網友戲稱為"攤大餅"的城市,以其糟糕的城市規劃聞名於世。這裡幾乎沒有公共軌道交通,人們出行全靠私家車,導致交通擁堵成了家常便飯。
有條件出國的,沒條件刷過短視頻的都能知道在洛杉磯80%都是那種低矮住房,出門去超市要開30—40分鐘的車。
白夜之前看過一篇文章,哪個城市衰落最快,有人提到了洛杉磯,說曾經的世界第二大城市現在都衰落成什麼樣了,太糟糕了。
評論區網友不同意了,說洛陽2000年一直都是一線城市,2000是二千年,不是2000千璽年。還有人提到開封,1000年前世界級城市。還有揚州,反正各種城市都在曆史上當過世界第一城市。
說回洛杉磯,白夜上輩子窮沒出國,有錢也不舍得花還得存錢買房啊,洛杉磯對他最大的印象就是洛杉磯湖人和好萊塢。還有就是乾旱缺水,為什麼會知道缺水,因為一場大火被科普的。
白夜洗完澡,敲開了吳晶的房門:"晶哥,出去吃點東西?"
"好啊,"吳晶擦了擦頭發,"不過這裡除了牛排也沒什麼特彆的美食。"
兩人驅車外出時,白夜突然指著路邊驚呼:"磕頭機!"
白夜隻在玩紅警的時候見過,生活中是第一次,一個綠色的磕頭機就明晃晃的在路邊,周圍圍上了鐵柵欄。
吳晶順著方向看去,笑道:"那是采油機。你不知道吧,洛杉磯其實是個石油城市。"
白夜一臉不可思議,立即掏出手機搜索。果然,洛杉磯在1930年代曾貢獻了全球四分之一的石油產量。這個發現讓他恍然大悟:難怪這裡私家車如此普及,原來是有曆史淵源的。
“不過現在油價也不便宜啊。"白夜嘀咕著。白夜記得好像張天艾提過東北還用。。。一個最不適合的城市,冬天因為這個會出多少車禍啊。
繼續翻閱資料,看到了洛杉磯的水資源危機的原因。這座城市的水源來自北方山區,早年被私人壟斷導致水價飛漲。後來市政府收回經營權,又通過發行債券修建水渠,才勉強解決了供水問題。
“前麵有家的餐廳,要不要試試?反正味道都差不多,”
“好啊”
白夜和吳晶坐在餐廳裡,望著窗外的"磕頭機"一上一下,像在給洛杉磯這座城市的命運磕頭。
“晶哥,我剛才在車上查到洛杉磯水的故事,拍成電影應該可以火”
“什麼故事?”
“1900年以前,洛杉磯的水是私人承包的,資本家把水當奢侈品賣,價格比現在的奶茶還貴。後來市政府看不下去了,說"這不行,得收回來",結果資本家不乾了——"我修了水管,建了水渠,你說收就收?兩邊拉扯了好幾年,最後市政府贏了,水費是降了,但……”
“但沒水了?"吳晶接話。
“沒錯!"白夜攤手,“洛杉磯這地方,降雨量比沙漠強點有限,本地水源根本不夠用。人還因為石油開采越來越多,用水量越來越大,怎麼辦?學咱們"南水北調"唄!"
吳晶挑眉:"他們從哪兒調?"
“從有水的地方吧!"白夜比劃著,“但修水渠要錢啊,買土地要錢啊,政府一摸口袋,比我還窮,咋辦?發債!讓市民投票,結果市民一聽以後水費能便宜,基本上全票通過!”
“用時五年終於修好了,中間有什麼問題就不說了,民生問題解決了”
“但問題來了,水渠修過去,枯水期的時候,下遊的農民和牧民不乾了——"你把水都引走了,我們喝西北風啊?於是兩邊開始搶水,甚至發生過戰鬥,堪比西部片!”
吳晶笑了:"然後呢?"
“然後洛杉磯人一拍腦袋——有錢再修一條水渠!”
路徑依賴了屬於。
“但問題又來了,"白夜壓低聲音,"水渠修好了,可隻有城區能用,因為他們修訂城市憲章規定,任何水權處置需23選民同意。郊區的人眼巴巴看著——"我們不是人?"政府說:"想用水?行啊,並入洛杉磯市,當我小弟!”
吳晶搖頭:“所以洛杉磯才越攤越大?”
“對!”白夜指著窗外,"你看這城市,像個煎餅似的鋪開,全是拜水所賜!現在你知道為什麼他們出門買個菜都得開車半小時了吧?”
吳晶沉思片刻,突然問:“那現在呢?還缺水嗎?”
白夜聳聳肩:"缺啊!不過有錢人不缺水。"
吳晶輕哼一聲:"有錢人什麼時候缺過資源?你看缺水的地方,高爾夫球場倒是一個不少。"
“怎麼樣,是個好故事吧?"白夜得意地晃了晃水杯。
吳晶搖搖頭:"當背景還行,但故事太大了,涉及麵太廣。"他掰著手指分析,"隨便截一段都能展開講:政府和資本家的博弈、發債的故事、城市和鄉村對於水資源的爭奪..."
白夜突然話鋒一轉:"其實咱們國家也有水的故事,而且更熱血。"
吳晶點點頭,眼神裡帶著幾分敬意:"我知道,建國後二十多年裡,全國修了8萬多座水庫。"他掰著手指細數,"大型水庫300多座、中型2000多座,小型水庫8萬多座。"
白夜的聲音輕了下來:"現在想想,誰的祖輩沒修過路、沒修過水庫啊..."退休金上萬的那些人大概沒修過。
吳晶望著玻璃杯裡晃動的水,仿佛看到了那個熱火朝天的年代:"那輩人,帶著乾糧就上山了,鐵鍬、扁擔、獨輪車,硬是靠人力壘起了大壩。"
“現在那些水庫還在用呢。"白夜用筷子蘸著水,在桌上畫了條波浪線,"我老家那個水庫,到現在還在澆灌著萬畝良田。"
兩人相視一笑,玻璃杯再次輕輕相碰。這次不是調侃,而是致敬——致敬那些用血肉之軀改寫山河的普通人。
窗外,洛杉磯的"磕頭機"還在機械地上下擺動,而一萬公裡外,那些由祖輩們一鍬一鎬建起的水庫,依然在默默滋養著大地。
喜歡娛樂,綜藝之旅請大家收藏:()娛樂,綜藝之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