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斤黃豆換一斤豆腐,一斤稻穀也可以,這兩種糧食,日常價格都在兩文錢上下浮動。
認領的人多,八百斤豆腐,若是能順利賣出去,也就是說,他們這個豆腐坊,日常每天至少需要消耗兩百斤黃豆。
他的利潤是150%,也就是六百文。
不得不說,做點買賣是真賺錢啊。
一天六百文,一個月打底就是十八兩銀子。
尋常農戶,一年累死累活,也不一定能攢下這筆銀子。
綠竹村周圍,十裡八鄉,還有不少村子沒被認領呢。
也就是說,他的豆腐商業圈還能繼續拓展。
半下午的時候,親朋好友都開始往回走,宅子也終於冷靜了下來。
回禮秦氏也準備好了,尋常親戚,都是三尺棉布一盒點心。
親近一些的,給的回禮還要加上兩斤豆腐,半斤豬肉。
至於席麵上,沒什麼剩菜。難得村上有如此豪華席麵,基本上村裡麵每家每戶的兩個吃酒席的名額,來的都是壯勞力,都是能吃的。有些臉皮厚的,還會帶個小孩子過來,趙清虎也不在意,反正小孩子不上席,吃的還是桌上的東西。
不給你盤子舔了已經是給你麵子了,哪裡還會有剩菜。
倒是廚房,有一些沒分出去的剩菜,趙清虎讓親戚拿了,剩下的幾個郎拾到拾到,送去了村裡麵一些孤寡之家。
至親來幫忙的乾活都很利索,等客人走了,很快就全都收拾了出來。
借來的桌椅板凳,碗筷盤碟也都送了回去。
趙清虎清閒下來,歪在了羅漢床上,舒舒服服躺著,心情頗為美妙。
衣食住行,目前他算是完全解決。
身上有新衣,睡覺有新房,出門有牛車、驢車代步,吃的也不錯,有葷有素,生活美滋滋。
“活該小爺來享受這田園風光,生活樂無邊,無債無壓力!”
第二天一大早,趙清虎是被豆漿的香味熏醒的。
豆腐坊裡麵,已經不用他忙活,幾個郎都是乾活利索的。
煮鹵水、點豆腐,也都學會了。
趙清虎完全可以當一個甩手掌櫃。
當然了,他把豆腐坊交給了趙大郎來主管。
畢竟要有一個主心骨,否則會出問題。
秦氏就當個兼職財務,進進出出的賬務,每天核算一次就好。
可惜,一大家子全都是文盲,否則就能記賬,一個月對一次都行。
三郎是個機靈的,帶著四郎,兩兄弟商量著用牛車拉上豆腐去清水鎮上售賣。
畢竟,他們老爹分派村莊的時候,沒有把清水鎮分出去。
也就是說,他們家的豆腐,還沒賣到鎮上。
趙三郎早就打聽好了,清水鎮上沒有專門賣豆腐的。
縣城豆腐坊隻是三天來送一次貨,有時候會順帶著散賣一些。
彆說是尋常老百姓,鎮子上那些富戶,想要吃碗豆腐,都需要上酒樓,或是派人去縣城購買。
自己送上門,還怕沒人要?
從他家豆腐坊拿豆腐,兩文錢六塊,轉手賣掉,就是兩文錢四塊,淨賺一半利潤。
這好買賣,誰不做誰白癡!
天才剛剛亮,“挑夫”就上門來了,第一個來的就是自己兩個小舅子跟大姨夫。
一人拿走了八十斤豆腐,也就是四板。
趙清虎給他們準備了專業的切豆腐工具,一片硬竹片,大小剛剛好,能切能托,對付豆腐手到擒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