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的事情都安排了下去,顧淩軒這個小管家正式上任,幫趙清虎解脫了出來。/br此外,幾個兒子也是能乾的。/br趙清虎算是徹底清閒了下來,每日有興趣了,就去田地裡麵看看。/br農忙還沒開始,他隻需要盯著就行。/br鄭師傅是靠譜的,工地四麵開工,也不用趙清虎操心,他負責掏錢就好。/br二郎效率不錯,很快就帶了十四個長工回來,八個是村上的,六個是李家村的。/br四個廚娘全都是村上麵的小媳婦。/br聽說他們家長工有工錢拿,月錢五百文,一個月可以調休四天時間,不少人都願意來。二郎從佃戶中選了一個,族親中選了兩個,最後一個是村長家的,秀兒的娘家大嫂。二郎這小子,夾帶私貨啊。/br洗衣做飯,這些都是小媳婦們的日常。/br誰能想到,這也能拿工錢,願意來的自然是趨之若鶩。/br------/br最先完工的是祠堂。/br這對於趙姓人家來說可是大事情。/br修建的時候,根本不用請雜工,各家各戶,大人小孩都去幫忙過,就是趙清虎,都讓大郎去幫工過。/br祠堂上梁的時候,還是他親自主持的,為了圖吉利,不僅給鄭師傅包了一個大紅包,還拋出去上千個銅板。/br今日祠堂竣工,趙清虎帶著趙姓男丁過來驗收。/br祠堂跟尋常建築不一樣,是可以上牌匾的。/br還沒進去,就見到了祠堂大門上麵,一塊牌匾。/br“趙氏祠堂”四個大字,出自村上第一有學問的大家,王童生之手!/br進去後是一個小院子,種了兩棵長青鬆,正房大門口,有一個牌匾,“思源念祖”!/br正房裡麵,是供奉祖宗牌位的地方,供桌上方也有一個牌匾,寫著“延綿澤世”。/br“大清哥,明天你去一趟鎮上找玄真觀的老道士,讓他幫咱們算一個好日子,請祖宗們進祠堂,咱們也擺兩桌熱鬨熱鬨。”/br“好!”/br對於鄭師傅的手藝,趙清虎還是十分滿意的。/br祠堂雖然隻有兩畝地,建築麵積一畝地不到,但是,外麵的院子是夯實過的;此外,正房內也是雕梁畫棟,都是一些吉祥雕畫,如多子多福、百子千孫、孔融讓梨、孟母勸學、八仙過海------/br算起來,這祠堂花了十九兩銀子,跟鄭師傅預估的差不多。/br趙姓族產,加上各家各戶的出資,最後趙清虎補了七兩多銀子。/br“清虎叔!”/br從祠堂出來,狗蛋找到了趙清虎。/br“怎麼了狗蛋?”/br“清虎叔,我想去你家當長工,可二郎說我年紀太小不要我。”/br趙清虎扶額,二郎這一根筋。/br“可以,你去找二郎,拿出你族叔的氣勢,就說我同意了,看他敢不收!”/br狗蛋年紀小,可也有十三歲了,乾不了重活,去牲口棚照顧牲口還不行?/br也是自己沒說明白,二郎也不知道轉個彎。/br他們家豆腐坊擴建,牲口棚擴建,需要的長工不少。/br老餘頭找他要了六個人,也都是剛剛補齊。/br此外,豬圈要養三十頭豬崽子,吳樹根肯定是忙不過來的,要找個人幫他。/br豆腐坊就更不用說了,就是吃勞力的工作。/br家裡田地多了,就算剔除佃租出去的,也有不少,加起來一百多畝。/br按照趙清虎的安排,大郎他們都要脫產的,各自都有要忙碌的事情。/br所以,要給二郎配備幾個長工,每天跟著照顧田地裡麵的莊稼,堆肥、施肥、除蟲、除草,都是要人的。/br農忙的時候,甚至要從其他崗位抽調人工去幫忙。/br趙清虎心中的合適人數,是五到七個長工。/br目前,二郎隻帶回來十四個長工,四個小媳婦去了廚房;六個長工去了牲口棚,目前在工地上乾雜工;他身邊隻剩下四個,加上魯羊蹄也不夠啊,需要再加兩個。/br豆腐坊內,也需要有十幾個人,自己的大外甥,侄子,也就是五個人,需要再加至少十個工人。/br還有船工,每天負責運送豆腐去鎮上跟沿河縣,最少也需要四個船工,四條小船。/br若是再開幾家豆腐店,需要的船工會更多。/br細細算來,自家要養活不少人啊。/br“清虎!”/br趙清虎正在躺椅上盤算著事情,便聽到有人喊他。/br一睜眼,是村長來了。/br“村長,今天怎麼有空來我這?快來坐。”/br“村長爺爺坐。”牛小子也大了一歲,能幫他老娘乾活了,很有眼力勁,搬了一個小靠椅過來。/br“哈哈,好,爺爺坐,辛苦牛小子了。”/br“不辛苦!”/br“清虎,我來找你是想問問棉花種子的事情。”/br趙清虎來了興趣,“村長,村上有多少人願意種棉花?”/br“家家戶戶都願意,有多有少。”/br“這好辦,你們不用買種子。等時節到了我們家會育種出苗!到時候直接來購買棉花苗就好,一根苗一個銅板,絕對物超所值。”/br一株棉花種好了,能出好幾斤棉花呢。/br趙清虎一根苗隻收一文錢,絕對是讓利的,還能避免村民買種子回去不會育苗。/br“好,你這個辦法好,能省事。”/br“到時候我家整理棉花地的時候,您讓村民們都去看看,也學習下,種植棉花跟其他作物不一樣。”/br對於他們綠竹村來說,棉花可謂是經濟作物,能賺錢的。/br趙清虎今年打算擴大棉花種植規模,至少要種上三十畝地。/br他們家如今是地主了,冬小麥收租子就能收不少,不用擔心沒有麥子交賦稅。/br此外,他家還有兩畝冬小麥是特殊的,趙清虎隔三差五就要去地裡看一看,就是為了這兩畝地的冬小麥。/br這是去年,他自己親自下地提前留種的。/br他要看看,這兩畝冬小麥今年的長勢,會不會讓產量提升上去。/br優選種子,這可是老祖宗傳承下來的知識,而且是經過驗證過的。/br希望經過幾十年,能把冬小麥的產量也提升上去吧。/br送走了村長,剛好三郎拉著四郎回來了,已經是半下午。/br“爹,明天我不出門,咱們去山上移栽果樹吧?”三郎道。/br“你不提醒爹還差點忘了,春天到來,萬物複蘇,的確到了移栽果樹的好時節。”/br“那爹我去找二哥,讓他明天帶人跟咱們一起上山。”/br“好。”/br“爹我也要去,我帶上弓箭,肯定能射些獵物回來。”四郎道。/br“春天不好打獵的。”/br家裡又不是過不下去了,而且肉食也有,趙清虎便不想春天上山打獵。/br打獵的最好時節,還是秋天跟冬天。/br至於春夏兩季,是野生動物繁殖的時間,等秋天上去,新生的幼崽也長大了一些,即便離開母親也能獨自存活。/br獵殺不絕,上天有好生之德嘛。/br“就射一些野雞,石隆山上的野雞多。”四郎道。/br“那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