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清虎家今年收了不少油菜。
他自家的田地,就種了不少油菜。
除了用來當秧田的八畝水田,其餘的,梯田中就有四十五畝種植了油菜。
十一畝用來種棉花的,也種了油菜。棉花地旁邊開墾出來的,之前用來種南瓜的四畝多地,也種了油菜。
此外,還有四畝三分開墾的荒田。
王員外送的,沒有人佃種的二十畝水田。
這些全都種植了油菜,一共有八十四畝三分地,最後收了三萬四千多斤油菜籽。
這可是大豐收。
這還不包括,他們家即將迎來的佃租。
他們家完全可以自己開一個榨油坊。
一百斤油菜籽,大概可以出三十斤菜籽油。
三萬四千多斤油菜籽,能出一萬多斤菜籽油啊。
他們家人口雖然多,一年下來,也吃不了這麼多菜籽油。
就算是古代榨油技術有些原始,一百斤油菜籽,榨出二十斤菜籽油也綽綽有餘。
趙清虎在心中盤算著,果然啊,地主老財是最賺錢的。
一斤菜籽油可不便宜,跟一斤精米差不多,大概是十五文錢左右。
不過,榨油真是個累人的活。
村上王姓人家共同辦了一個油坊,收取的比例是六比四。
榨出來的菜籽油,六成歸農戶,四成歸油坊。
即便如此,油坊每年的盈利都很少,都是賣苦力掙下的一些血汗錢。
一般人還乾不了榨油的活。
沒點腱子肉在身上,你都推不動那一兩百斤敲擊撞木的石頭。
自家的油菜籽曬乾入倉後,二郎開始帶著長工收租。
首先是綠竹村的,旱地基本上沒人種植油菜,全都是種植冬小麥的;水田有八十五畝,也就是種了一大半。
許多農戶,嫌棄油菜搶了水田裡麵的肥力,會損害來年的水稻收成,有些水田是不會種植油菜的。
就比如上等水田,村裡麵大部分莊戶人家,是不會在裡麵種植油菜的。
當然了,還有一些就是懶。
反正油菜產量不錯,菜籽油夠吃就行,沒必要全都種上。
油菜籽,可賣不上價格。
榨成菜籽油,又要被油坊收走四成,有些農戶就不願意大麵積種植油菜,嫌麻煩。
趙清虎家佃種出去的八十五畝水田,也就種了四十多畝。
二郎從村上佃戶家,一共收回來八千斤油菜籽,是四成半的佃租。
而李家村的,他們家有四百三十七畝水田,因為之前是官田,全都種上了油菜。
就是產量有些低。
佃戶們種植官田,可沒有佃種地主家的田儘心儘力。
有一種被官府壓榨的心理在作祟。
可二郎從李家村拉回來的油菜籽真不少,有七萬一千多斤。
畢竟基數大,一下子,趙清虎家的糧倉內,儲存了十一萬三千多斤的油菜籽。
好家夥,看到二郎遞上來的數字,趙清虎都嚇了一跳。
這要是糧食該多好啊。
找村長聊了聊,沒想到,村長一口就給拒絕了。
他們王姓的油坊就是個小油坊,你弄十一萬斤菜籽油過來,是想把他們全都給累死嗎?
趙清虎想要直接出售油菜籽,讓二郎去鎮上的油坊問問價格。
好家夥,一文錢一斤。
這幫家夥是真的黑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