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銀行,有詳細的規章製度。
趙清虎來了一趟後,彆苑內的商賈,便開始學習了。
學習班雖然沒開課,可商賈們還是拿到了學習資料。
除此之外,這些家夥最喜歡的,就是大淵日報。
每天都有報童把報紙送來彆苑,人手一份。
商賈是敏銳的,他們找來了所有的大淵日報,很快就意識到了,有幾個大方向,是朝廷一直在大力推動的。
皇家煤炭商會、大淵皇家銀行、雪花鹽業、全國糧倉,這四件事情,朝政之上有議論,日報上也有體現。
“糧倉的事情我知道,江北路新建了不少糧倉,稻穀的收購價給到了八百二十文一石,比糧店還要高一些,我家就出售了不少糧食。”餘田道。
“朝廷在囤糧,要打仗?”
“看著不像啊,我大淵皇朝立國五十載,四夷賓服,並沒有大的戰事。”
“北方可不安寧,遼東戰事頻頻,隻是沒有大戰爆發而已。”
“那朝廷囤糧,其目的為何?”
“江南六路,朝廷糧倉同樣給出了收購價格,比江北路低一些,聽說他們給稻穀定了等級,一共三級,收購價不一樣,在七百五十文一石左右。”
“如此說來,從江南六路把糧食運到江北路豈不是能賺取差價?”
“想太多,從江南到江北路,哪怕路上隻損失一成,也無法彌補差價。”
“朝廷囤糧,應該是為了穩定糧價,曆朝曆代都有類似政策,無需大驚小怪。”
“那煤炭商會如何說?這可是新鮮事物,依附在煤礦的百姓,全國上下,百萬之眾都打不住。”
“這的確是個新鮮事物。”
“可惜,我們並沒有來得及插一手。”
“那是你們距離遠的,當初皇家煤炭商會出售股權的時候,我們可是來了的。”
“來了又如何,你手中有多少股份,有進入董事會的資格嗎?”
“你”
皇家銀行彆苑內,一眾商賈聚集,互通有無,倒是讓他們知道了不少全國的消息。
同一時間,右相府邸內,同樣有一場聚會。
除了江南派係的幾個大員外,還有一個老者。
五大鹽商,李家的前任家主,年紀不小了,從揚州來到京城,也是身體好,扛住了一路的舟車勞頓。
“李老,運河封凍,路上沒出什麼事吧?”一個官員開口,對這位老者倒是挺尊敬的。
對方是鹽商,但是,曾經也科舉入仕,當過官的,屬於閒置、退休官員。
“無妨,走到江北的時候才徹底封凍,改馬車入京,就是耽擱了一些時日。”
右相一直沉默,眾人互相寒暄兩句後,場子直接就冷了。
李老一張老臉,逐漸也有些難看。
手中拐杖往地上戳了戳,李老看向了右相。
“相爺,我那孫子,就真沒辦法了嗎?”
“指斥承輿,汙蔑皇室,能保住一家老小性命已經是邀天之幸,不過是去了嶺南,以你李家的財力,他們在嶺南過得不會差。”
“嶺南那煙瘴之地,窮山惡水,如何能與江南相比?”
李老有些怒了,嶺南是什麼地方?煙瘴彌漫,窮山惡水。
而且李成過去是戴罪之身,是被看管的。好不容易有個科舉成功的孫子,損失了他心疼。
他們李家需要投入大力氣,才能讓李成在嶺南的日子好過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