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丞相,一直在皇宮的暖身殿內,看著一道詔書,心思各異。
“陛下!”
右相不太願意,但是宏豐帝麵容冷峻,甚至眉眼之間還帶著一絲絲笑意。
“老愛卿啊,朕已經退了一步,不可能一退再退。”
左相已經閉目凝神,在算計得失。
這一年,朝廷發生了不少事情。
戶部有錢,軍隊有甲兵,全國糧倉內糧食也充足,甚至還有了土豆這等利器,明年南方夏收後,的確有一些富餘,對外用兵,也不是不能接受。
但是,宏豐帝給出的條件,不是向北動兵,而是向南?
有必要嗎?
安南,當初太祖平了雲南土司,並沒有對安南用兵。
雖說是漢唐舊地,但是,畢竟已經不同了,大淵朝對安南並沒有多少想法。
對方也老實,年年來朝,歲歲納貢。
“陛下,師出無名啊!”
左相此言一出,右相眼珠子都瞪圓了,這就同意了?
左相瞥了對方一眼,不答應如何,讓你們江南幫著推行攤丁入畝,到時候南方不穩,朝廷何安?
還不如直接同意了出兵,反正禍禍的是安南。
安南之地,稻穀都是一年三熟,想來陛下是盯上了這座糧倉。
“前朝大離之時,安南曾經納入大離版圖過,數十年乃判,如此朝秦暮楚,二心之臣邦,朕不能容他!”
“即是師出有名,老臣沒意見。”
右相懵了,這就沒意見了?
這是滅國之戰啊,大淵朝雖然立國之時,滅了不少割據政權。這些家夥,也有稱皇稱帝的。
可安南跟這些不一樣啊,要發動滅國之戰,至少都需要三十萬大軍,還有數十萬民夫,調撥的資源也是無數。
看了看皇帝,又看了看左相,最後右相的視線落在了那聖旨之上。
聖旨言簡意賅,當初進士及第的右相怎麼可能看不懂,掃一眼他就明白了,他還能看出,這是翰林院誰誰誰的手筆。
安南之地,化外之民,不服王化,戎敵誌態,不予華同,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聖旨冊封武王為鎮南王,兼安南路巡撫大臣,賜鎮海軍節度使,總覽邊南海、河漕運總督,假節鉞,節製安南及滇桂黔及三宣六衛一切軍政要務,便宜行事,準先斬後奏,代天牧民,疏鑿,天恩徑,自雲南至南海,以通南海之力!
這是要滅國收安南之地,而且還要開鑿道路、運河,從雲南直通南海,徹底將這片地界,納入大淵皇朝版圖。
雲南、貴州、廣西之地,雖然朝廷有囤兵,可多是土司。
皇帝這是要調動土司之力,給了武王調動滇桂黔三路,甚至是三宣六衛之權利。
這是貨真價實的鎮南王啊!
甚至,有武王自立一國的危險啊,皇帝就這麼大膽,敢如此放權?
“老臣謹遵皇命,江南所屬,必定傾儘心力,以助鎮南王功成!”
“好!”
宏豐帝樂了,要的就是這個。
攤丁入畝,雖然是萬世之策,若是能徹底執行下去,大淵皇朝國運將會大大提升。
可眼下,並不是推廣這政策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