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令,京兆尹窮啊!”
“彆哭窮,國庫有錢。”趙清虎一句話就給懟了回去。
京兆尹無奈,“那農令,您說個價格!”
“濕土豆,一石一百五十文。”
土豆畝產不少,平均有三千多斤。
一石一百五十文,一季收獲,一畝地能有四五兩銀子,比冬小麥、大豆等等都要高。
也就是棉花這種經濟作物,能比土豆高。
趙清虎是故意的,給土豆定價,他應該是大淵皇朝第一個,還是官方定價。
這個價格不能太低,否則農戶會吃虧。
大淵皇朝的一石是一百斤,一石一百五十文,一斤就是一個半銅板,降價的餘地不多。
上市後,朝廷在糧店出售,三文錢一斤,也能抵消運輸跟儲存的成本。
三文錢一斤的糧食,即便是土豆這種粗糧,那也絕對是低價糧。
若是黑心點,算你五文錢一斤,老百姓也能吃得起。
至少,太平年月的糧價,最低賤,也是這個水平。
京兆尹暗自算了算,內心鬆了口氣,好在趙清虎沒有獅子大開口。
一石一百五十文的糧食,絕對是良心價格。
這一次,他要弄走的,也就是三十萬斤左右,三千石,四十五萬個銅板,四百五十兩銀子,京兆府還是拿得出來的。
瞅了趙清虎一眼,京兆尹很快就想通了其中關鍵。
京城內的官員,誰不知道,這位可是超級富豪,腰纏數百萬兩巨款。
皇家煤炭商會、雪花鹽業都有他的乾股,是能坐在家裡麵等著分紅的,每年幾十萬兩。
除此之外,那香皂工坊,下金蛋的母雞,就是他們家的。
幾百兩銀子,趙清虎肯定不會在乎。
這是要開口,第一個定價啊,將土豆的價格,限定在了一石一百五十文。
這個消息傳遞出去,很可能就是大淵皇朝的官方定價。
去年皇帝推廣的,全國糧食托底價格,主要是小麥、稻穀的托底價格。
如今,這土豆也有了托底,還是整個大淵皇朝的托底。
全國三十六路,三十六個巡撫大臣,誰敢把土豆托底價格定的比趙清虎低?
“農令,要不您今天把宏豐署的價格也定了,我好一起上折子,讓戶部撥錢。”
“一石一百二十文吧。”
紅薯可比不了土豆,價格要低一點。
土豆、紅薯的價格定了下來,隨著京兆尹的奏折遞上去,整個官僚係統都知道了。
陸幀看了看價格,這價格不低啊。
趙清虎提出的穩糧、穩民,他是真的敢啊,徹底把糧價托底舉了起來。
這一點,毋庸置疑,對全國的農戶,大小地主最有利。
最倒黴的,就是國庫,他們可是要補糧食差價的,還有大大小小的糧商。
宏豐帝,倒是樂見其成,十分爽利批準了京兆尹的奏折,讓戶部撥錢。
“哎,可惜宏豐豆、宏豐署來的太晚了。”暖身殿內,宏豐帝朱批了奏折,感慨了一句。
一旁左相苦笑了一聲,“陛下無需憂心,洞庭湖的局勢,還在掌控之中。”
右相全程沉默,大家都是千年的狐狸,誰不知道洞庭湖這一次舉旗造反有貓膩啊?
江南的事情,宏豐帝在強壓的同時,也多有忍讓。
這些人可彆玩脫了,否則,是血流成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