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清虎想著是不是先把鐵鍋燉大鵝的發明權留在京城!
這東北鐵鍋燉,變成北京鐵鍋燉,也讓大哥們少遭罪幾百年不是?開發遼東的時候,就把這名菜帶過去。
“大郎,莊上人保存土豆、紅薯,都有什麼好辦法嗎?”
紅薯土豆、其他的都好,就是保存起來有些困難。
不像稻穀,一年吃不完,多拿出來曬一曬,明年繼續吃,哪怕是陳穀,也就是口味有點差而已,不會直接腐爛。
紅薯、土豆可不一樣,這東西,保存半年都要仔細伺候,搞不好就爛了臭了。
“沒啥特殊辦法啊,都是爹你在報紙上說的,對了,還有曬成紅薯乾、土豆乾的。”
曬乾?
好原始的保存辦法!這方法,絕對是老祖宗傳下來的。
新鮮的紅薯、土豆切成片,或者切成條,曬乾大量脫水後保存。
這是拿主糧當乾菜處理啊。
從正月初一到元宵,趙清虎出門的次數不足一手之數。
年紀大也是有好處的,他也是趙府老太爺,可以當一個家裡蹲,不用天天忙著拜年訪友。
熱熱鬨鬨過了元宵,站在家裡,都能看到外麵燈火通明,整個夜空被無數燈光照耀如白晝。
第二日,趙清虎就不清閒了。
六郎、四丫、大孫子、二孫子,四個小孩,背著小挎包,穿上了新衣服,收拾的整整齊齊,跟在趙清虎背後,直奔他家所在街道的巷子口。
這裡,一座新學校拔地而起。
“京城第十七小學!”
很質樸的名字,花了不少錢財打造而成的,能容納六百多名學子同時蒙學。
趙清虎家的四個孩子,今日就是入學報名的日子。
不僅僅是趙清虎,大郎夫婦兩個也來了。
甚至,二郎夫妻兩個也來了。趙清虎動了小心思,目前義務教育,隻在京城內普及。
今年上半年,有往外擴散的計劃,可最多普及直隸地區而已。
想要遍布全國,怕是需要數年時間。
他想讓二郎看看京城的教育,若是能讓這榆木疙瘩改變主意,搬來京城,他樂見其成。
趙清虎有錢,為了教育,他也樂意砸錢,反正都是他從賺錢大戶口袋裡麵截留的錢財。
但是想要興辦教育,難啊!
第一難就是人才,建學校、印刷課本,這都不是問題,有錢就行。
可教書育人的先生,平白可變不出來。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啊!
為了培訓合格的先生,趙清虎花了不少力氣,甚至,把一些文盲也招收了進來,緊急培訓,先給他們掃盲,開展教育。
興辦全民義務教育,目前隻有這個條件,沒辦法的事情。
等讀書人多了,後續人才跟上,才算是功德圓滿。
十七小學對麵,就是十七中學,這裡算是京城內,貴族學校吧,畢竟來上學的非富即貴。
整個小學覆蓋範圍,就是周圍幾條街,住的都是有權有勢的家族。
“對了,牛子、香兒他們如何了?”
“爹你放心,他們去了十八小學,就在隔壁街道。”
“好吧!”
教育資源,雖然都是義務教育,但是想要做到徹底公平,根本不可能。
讓牛子跟六郎一起來十七小學,自家這兔崽子,怕是在學校也要當小少爺。
所以在設置的時候,趙清虎就給他們分開了。
乾脆,讓貴族來十七小學,其餘孩子去十八小學。
十八小學可比這裡大多了,能容納數千學生。如此,也方便學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