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受封晉王_王妃想和離,王爺卻是穿越人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3章 受封晉王(1 / 1)

金鑾殿裡,文武百官肅穆而立。

見到如此陣仗,劉軒心中暗自揣測:“定是有大事發生,否則怎會在此非上朝之時,召集如此多的官員?”劉軒穿越過來後幾乎沒出過王府,所幸劉安等人為了讓他早日“康複”,幾年來一直不停的給講外麵是事情,才讓他不至於對這個世界一無所知。

文帝高高坐在龍椅之上,看著麵前這個曾經聰明伶俐、如今卻顯得有些呆愣的兒子,心中不禁湧起一股複雜的情感。

“兒臣叩見父皇!吾皇萬歲萬萬歲!”,劉軒模仿著前世在電視劇裡看到的情節,給坐在龍椅上的文帝跪下行了禮。雖說男兒膝下有黃金,可上麵的這位,是自己這一世的老子,給他磕頭也算情理之中的事情,不過三拜九叩什麼的劉軒是真不會。

“起來吧”,文帝說道。聲音洪亮,不怒自威,卻帶著一絲不易覺察的柔情。

劉軒依言站起來,他這是第一次進金鑾殿,不知道自己該站哪裡,也不知道接下來該說什麼。但他清楚,天威不可冒犯,皇帝的兒子也不行,於是就老老實實的低著頭站在那裡,隻是這姿態,在外人看來,更添了幾分“傻傻”的氣息。

“朕召你來,是有要事相商……”文帝斟酌著言辭,試圖用最簡單直白的方式,讓麵前這個曾經聰慧如今卻愚鈍的兒子能夠理解自己的意思。他深知,與這個傻兒子交流,必須格外耐心且直接。

“你或許有所不知,我朝與南麵的宋國,乃是兄弟之邦,兩國之間世代聯姻。早些年,為父曾為你與宋國的公主定下了娃娃親……”文帝的話語中充滿了對往事的回憶,同時也試圖將當前的局勢向劉軒解釋清楚。可越是這樣,就越是說了一大堆沒用的廢話,這在他當皇帝以來可是頭一次。

劉軒站在那裡,恭恭敬敬的聽文帝說了半天,終於明白了事情的來龍去脈。

原來,漢、宋兩國的開國君主本是結義兄弟,二人都曾在大唐擔任節度使。因唐朝皇帝“昏庸無道”,二人順應民心,相繼發動起義,最終分彆擊敗其他起義軍和節度使,各自登基稱帝。為避免更多的戰亂和犧牲,兩位君主以長江為界,分而治之,長江以南為宋朝疆域,長江以北則是大漢領土。兩國結盟,並立誓世代聯姻,永不動兵戈。

然而,去年大漢中原地區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旱災與蝗災,百姓生活陷入了極度的困苦之中。文帝心急如焚,派遣使者前往宋國請求借糧援助。宋國開始很爽快地答應了請求,但後來卻又百般拖延。在漢朝使者的多次催促下,宋國提出了一個條件:解除本國公主與漢國三皇子的婚約。理由簡單而直接,他們不願將本國公主許配給一位傻皇子。

在劉軒變傻之後,文帝確實曾考慮過更換皇子與宋國締結婚姻,但近年來漢國與北方的燕國戰事不斷,國內又連續鬨災,這一計劃便被暫時擱置。宋國自己提出解除婚約本也無可厚非,但他們卻將此事與糧食借貸掛鉤,並要求劉軒親自前往金陵簽署解約文書,且時間定在三月十四日,這令文帝極為不悅。

文帝之所以不悅,是因為每年三月十五,在金陵城宋漢兩國接壤的地區都會舉辦一屆盛大的跨國詩會。屆時,兩國的才子們都會聚集於此,展示各自的才藝。其中的佼佼者,往往能被本國朝廷重用,從而步入仕途。因此,金陵詩會被才子們戲稱為“民間科舉”。

宋朝特意選擇在詩會前夕,與大漢簽署解除婚約的文書,並要求雙方當事人親自出席。這無疑是想向天下的才子們看看劉軒的癡傻,以此證明悔婚之舉並非宋國背棄信義、違背兩國間長達近百年的聯姻盟約。

此舉對漢國而言,極有可能引發負麵的輿論效應。世人會認為漢國想以一位傻皇子來騙取宋國才貌雙全的長平公主,這不僅會讓宋國的士人感到憤慨,就連大漢的讀書人也可能對本國的這一決策心生鄙夷。畢竟,許多讀書人都非常的迂腐。

更讓文帝氣憤的是,宋國近期竟然與漢國的死敵燕國頻繁接觸,並且有意無意地將這一消息透露給大漢。這無疑是對大漢的赤裸裸的威脅和挑釁。

針對此事,朝廷大臣們迅速分化為三派,各持己見,爭執不下。

以兵部尚書蘇格源、禮部尚書陳明遠及齊王劉浩為首的一派,堅決反對讓劉軒去簽署協議。他們認為,此舉不僅是對三皇子個人的羞辱,更會損害漢皇室的顏麵乃至大漢帝國的尊嚴。因此他們寧願選擇不借糧,也絕不向宋國低頭。

而太子劉鵬、丞相張中平、戶部尚書韓康安、魯王劉玉、趙王劉征等人則持不同觀點。他們認為,宋漢兩國已結盟近百年,曆代交好,如今更應以大局為重。隻有繼續與宋國保持良好的關係,大漢朝才能騰出手來,全力應對北麵的強敵燕國。

至於征南將軍齊向軍和雍國公孫槐等一眾武將,態度則更為激進。他們認為,對宋國的軟弱隻會助長其囂張氣焰,因此提議直接對大宋用兵,以武力手段收回當年永嘉公主嫁到宋國時陪嫁的南金陵四鎮,以此作為對宋國的回應。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文帝將事情的始末一一道來後,轉頭望向劉軒,問道:“軒兒,你可聽明白了?對此,你有何看法?”說著,文帝輕輕歎了口氣,聲音漸漸低沉,“唉!為父現在真是左右為難啊。朝廷目前實在是無力同時解決中原和北方的糧食危機。”說到最後,文帝的聲音幾乎細若蚊蚋,仿佛在自言自語。

劉軒心中暗自思量:“父皇這哪裡是在征求我的意見,分明是心意已決,打算答應宋國悔婚的要求,還要讓我去宋國走這一遭,出儘洋相。可我若不答應,又能如何呢?”。想到此處,劉軒躬身答道:“父皇,兒臣聽明白了。”

頓了一頓,劉軒接著說道:“父皇,兒臣以為,當前首要之務乃是解決災區百姓的糧食問題。自父皇登基以來,一直以仁德之心治理國家,深受百姓愛戴。常言道,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民心乃是國家之根本。唯有讓百姓安居樂業,我大漢朝的江山方能萬古長存。因此,兒臣懇請父皇,以大局為重,暫且放下兒臣個人榮辱,先解百姓燃眉之急。”

“嗯?這是那個腦袋摔壞了的三皇子?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又是哪裡的常言?”劉軒的一席話,讓滿朝的文武大臣不由得一呆,懷疑自己的耳朵出了毛病。

文帝也是微微一愣,隨即露出一絲欣慰的笑容,站了起來,走到劉軒跟前問道:“軒兒,你的病好了?”

劉軒恭恭敬敬地回答道:“回父皇,兒臣感覺好些了。”

文帝似乎想進一步確認,於是問道:“那我問你,十五加上五,等於多少?”

劉軒毫不猶豫地輕聲回答:“二十。”心中卻如萬馬奔騰,暗自腹誹:“在眾人心中,我就這般愚鈍嗎?”

聽到劉軒準確無誤的回答,文帝喜笑顏開,連聲讚歎:“太好了!真是天佑我大漢啊!”他笑著重新坐回龍椅,臉上的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天佑大漢?”太子劉鵬,大皇子齊王劉浩,四皇子魯王劉玉,以及五皇子趙王劉征,聞言皆是一震,臉上露出複雜的表情。心中各有盤算,對於劉軒的“康複”以及可能帶來的變化,感到既意外又警惕。

文帝似乎並未注意到皇子們的反應,他環視一周,鄭重地宣布道:“按照我朝的慣例,皇子十五歲之後便可封王。如今軒兒的病情已有所好轉,我宣布,即日起封他為晉王。”

此言一出,朝堂之人心中都是一震。三淮王劉斌連忙上前一步,躬身行禮道:“父皇,兒臣以為,三弟目前尚未完全痊愈,此時封王恐有不妥。”

江夏王劉凱也隨即站出來支持劉斌的觀點:“兒臣附議,三弟的身體狀況尚需進一步觀察,封王不宜操之過急。”

丞相張中平、戶部尚書韓康安等人也紛紛附和:“臣等附議,三皇子的健康狀況確需慎重考慮。”

這幾人均是二皇子劉鵬一黨,他們顯然不希望前皇後的兒子劉軒封王,以免威脅到劉鵬的太子地位。朝堂之上,氣氛一時變得微妙而緊張。

趙王劉征如今恨劉軒入骨,本來想要站出來反對,見太子的親信如此,便默不作聲,靜觀其變。

有何不妥?”魯王劉玉挺身而出,直言不諱道:“三淮王是否因為他人受封親王,自己心中便感到不平衡了?”

劉斌聞言,臉色漲得通紅,他乃是宮女所生,儘管在年歲上長於其他幾位皇子,但卑微的出身卻像一道無形的枷鎖,讓他隻能止步於郡王之位,亦無緣躋身皇子排行之列。此時被劉玉直戳痛處,心中的不甘與憤懣可想而知。

劉軒感激地望向劉玉,心中湧起一股暖流。在這眾多“兄弟”之中,唯有劉玉未曾因他“變傻”而輕視於他。

文帝見狀,輕輕擺了擺手,語氣堅定地說道:“朕意已決,此事無需再議。”他轉而看向劉軒,威嚴地宣布:“簽署文書之事,便交由晉王劉軒與禮部左侍郎丁坤全權負責。禦前左統領張乾浩將率領五百禦林軍隨行護送,擇日便啟程前往金陵。”

“兒臣、微臣領旨!”丁坤迅速上前一步,與劉軒並肩而立,一同躬身領命。

文帝微微點頭,目光再次落在劉軒身上,語氣溫和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軒兒,這次與宋國解除婚約,你心中委屈了,朕自然知曉。已殉國的護國公寧破虜,其獨女已至適婚之年,朕就將她賜婚於你,完婚後你二人一同前往金陵。”

劉軒再次跪下謝恩,心中暗自揣測護國公之女的容貌與性情。聽聞此女性情剛烈,有著“虎妞”之稱,十歲便在街市上將丞相的公子打哭,十二歲時更是折斷了定國公家二公子的手臂。好像是脾氣暴躁的女子,相貌都不怎麼好看……

喜歡王妃想和離,王爺卻是穿越人請大家收藏:()王妃想和離,王爺卻是穿越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從踏出女子療養院開始無敵 離了我,校花隻能哭著下海還債了 高調閃婚陸少後,前任氣的絕食了 玄學主播萬人迷,神豪們爭著當榜一 偏要嬌寵 海島隨軍後,我被高冷硬漢嬌寵了 頂罪五年出獄,斷親後我馬甲滿級逼瘋全家 高手下山:師父逼我去娶女總裁 假太監:從攻略太後開始 亂世饑荒:我打獵嬌養妻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