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衙裡,一名慈眉善目的胖大和尚,坐在西側首位。侯勇新、羅鬆,吳雪封、秦修等人坐在東側相陪。
見劉軒進來,幾個人站起來行禮。侯勇新給劉軒和空信兩人相互引薦。
劉軒拱手說道:“大師雪中送炭,劉軒感激不儘。”
“哪裡哪裡,出家人慈悲為懷,這本是我們應該做的,倒是晉王殿下宅心仁厚,悲天憫人,令老衲肅然起敬”,空信雙手合十,微微躬了一下肥胖的身軀。
兩人相互寒暄了幾句,分賓主落座。
空信雖是出家人,卻也健談。聊到這些饑民,空信滿臉悲戚,得知劉軒欲安置他們後,臉上又現出欽佩之色。
交談片刻後,劉軒轉而談及正事:“大師,永豐最北邊,背靠橫直嶺的那一帶山間田地,可是萬佛寺廟產?”
空信大師略作思索後答道:“這個嘛……貧僧平日裡並不直接打理廟產,具體情況還真不太清楚。”說著,他轉向一旁的官員們,“不過,本地父母官皆在此,王爺不妨向幾位大人詢問一二。”
劉軒點點頭,對主簿秦修道:“把本縣的地圖取來。”
秦修點頭答應,很快找來一張永豐縣的地圖鋪在桌子上,眾人都圍攏過來。
劉軒指著地圖上的一塊區域,說道:“本王先前已命人在此處購置了一處農場,旨在遵循父皇旨意,培育高產作物。前陣子去視察,發現左右的土地也無人耕種,現在打算把這裡都盤下來,卻不知道這片地方的歸屬。”
秦修答道:“從小涼河往北到橫直嶺,大約十萬畝土地,都是萬佛寺下院的廟產,隻是那裡的多是山地,不太適合耕種。”
“不用全是耕地。”劉軒沉吟了一下,接著說道:“災民中有兩千餘人,因年齡或身體原因,無法在工坊勞作。本王想在這裡建幾所養殖場,讓他們打理,一來讓這些災民有事可做,不至成為晉北百姓的累贅,二可為子弟兵提供肉食。”
“阿彌陀佛,晉王殿下心係蒼生,實乃令人敬佩。貧僧願代表萬佛寺,將這片土地贈與殿下。”空信大師雙手合十,語氣誠懇。
劉軒連忙擺手道:“不可不可,出家人清貧修行,我豈能白要萬佛寺的廟產。這樣吧,我們就按照市麵上的價格來,7兩銀子一畝,我出資70萬兩白銀,買下這塊地方。”
侯勇新見狀,急忙插話道:“殿下,我晉北府衙……”
劉軒打斷了他的話,說道:“不必勞煩府衙,這筆錢我自己來出。”
……
下午,災民的安置工作正式啟動。首先是那些參軍的,他們被分成三批送到了晉北軍營。
這事兒,可急不得,劉軒肯定不能讓幾萬人一起湧入縣城。
接下來幾天,災民們批一批被送到了做工的工地。劉軒早就派人通知了汪太衝,晉北城東門外,成片的臨時窩棚裡,一多半已住上了饑民,比城市改造工程規模大數倍的神石縣修路工程,早已在那邊開啟。
隨著永豐城外的人越來越少,那些沒被錄用的饑民,雖每天還能吃到三頓米粥,心情卻越來越沉重,等報名的人都走了,他們的好日子也該到頭了。
在那些年老體弱的饑民,即將絕望的時候,突然又有一個驚天好消息傳來——為了讓他們不再流離失所,晉王又招工了。
這些人的工作內容頗為簡單,包括種地、做飯、養豬、養羊等,皆是些他們在家時每日必做的日常瑣事。條件是管吃管住,隻是沒有薪金。
這已經足夠了,最起碼,他們餓不死了。感激不已的饑民們,紛紛跪倒在地,磕頭不止,晉王仁德的讚譽之聲經久不息。
最後一批難民,早飯吃上了饅頭,因為劉軒給他們安排了一項重要任務——“打掃戰場”。數萬饑民半個月來吃喝拉撒都在城外,臟亂程度可想而知,劉軒離開之前,必須得還永豐百姓一個碧水藍天。
驛館裡,劉軒給吳雪封下了最後一道命令,買糧、借糧、想儘一切辦法弄到糧食,這個命令,也同時傳到了晉北的其他縣城,將近五萬饑民,在創造勞動價值之前,也得吃飯,以晉北一府之力,根本滿足不了這麼多張多出來的嘴巴。
吳雪封領命出去後,房間裡隻剩下劉軒和林東兩人。
劉軒站起身,身姿挺拔,以部隊長官的身份,向林東下達了命令:“本王正式任命你為子弟兵第三營營長。一個月後,第一營接替你駐防永豐等縣城,你率部回晉北接受改編。”
“是!”林東表情凝重地接受了任命。
下午,劉軒在羅飛和二十名親兵的保衛下,離開了永豐縣城。現在劉軒身邊就這幾個人,跟他一起來的士兵,押送饑民們到晉北後,就沒有再回來。
和他們一起離開的,還有九名少男少女,他們都是劉軒從死神手裡搶回來的。另外三個受傷的少年,卻永久的留在了異鄉,儘管沒有家屬在場見證,當士兵們將這些少年的遺體運出去安葬時,劉軒仍懷著沉重的心情,低聲呢喃:“我們已經儘力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那兩位永豐縣最好的郎中也在送行的人群之中。他們對劉軒的敬仰之情溢於言表,視其為神明般的存在。若非身份與禮節的約束,他們恐怕早已跪倒在地,虔誠地磕頭,懇求劉軒能收他們為弟子,傳授醫術。
劉軒沒有直接回晉北,而是去了他的莊園,他得看看自己的那些寶貝長勢如何。
莊園四周,現在也是劉軒的私人領地,鮑楚正指揮著饑民們搭建臨時窩棚,城建工程完工以後,他便被汪太衝派到了這裡,搭窩棚用的材料,也是他帶人運過來的,幾千饑民將要在這裡生活勞作,總得有一個住處,現在已是夏天,不可能總也不下雨。
鮑楚遠遠的看見劉軒等人,連忙跑過來打招呼:“參見王爺。”
劉軒翻身下馬,問道:“饑民們聽話嗎?是否好好乾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