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軒微笑著向蔣憾山介紹了向氏兄弟及高舉合,眾人相互見禮後,隨意閒聊了幾句。隨後,劉軒發出了命令,讓向右率領大部士兵在城外駐紮。他帶著其餘人進入張北城。
一踏過城門,高舉合等人的笑容瞬間凝固在了臉上。隻見街道上空蕩蕩的,異常冷清,與往日的繁華景象形成了鮮明對比。許多住戶的房門口都係著刺眼的白布,隨風輕輕搖曳,透出一股淒涼與悲哀。屋內不時傳來陣陣哭泣聲,讓人聞之心酸。
向左看著這一幕,心中悲痛難當,想到了自己慘死的家人,眼眶不禁濕潤了。他緊緊攥住拳頭,目光如炬,狠狠地瞪向了被押解在旁的張廣文,眼神中充滿了憤怒與仇恨。
張廣文感受到向左那仿佛能殺人的目光,心頭猛地一顫,連忙閉上眼睛,裝出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模樣。
“向將軍,請節哀順變。”劉軒歎了口氣,繼續說道:“作惡之人,會受到應有的懲罰的。我們子弟兵的職責,就是不讓這樣的事情再次發生。因為人民子弟兵是一支有信仰的軍隊,它是不可戰勝的!那日在東門外,我們500步兵奉命阻擊1500多燕國騎兵,任務之艱巨可想而知,然而我們的士兵,硬是拖了燕人三個多時辰,全營最後隻剩下16人,卻無一退縮。”
“多謝王爺,替在下報了殺親之仇,讓那些燕人血債血償。”向左在馬上深深地對劉軒鞠了一躬,眼神中充滿了感激與敬佩。
這一刻,向左突然理解了劉軒為何要給部隊起名為“人民子弟兵”,這不僅僅是一個稱號,更是一種責任,一種擔當,一種為了人民利益而戰的堅定信念。向左在心中暗暗發誓,誓死追隨這位年輕的王爺,為他,為這片土地,為人民而戰。
旁邊的高舉合也陷入了沉思,他想起了劉軒前幾天問他的問題:“士兵為何而戰?為誰而戰?”此刻,高舉合心中豁然開朗,終於找到了答案。子弟兵是為了守護家園,為了保衛親人而戰。他們戰鬥的動力,源自於對這片土地的熱愛,以及那份不可動搖的信仰與忠誠。
到了縣衙,劉軒正式任命常永寬為張北縣縣令,蔣憾山為子弟兵五團團長,然後讓常永寬起草公審張氏兄弟的公告。
隨後,劉軒轉向向左和高舉合,輕聲道:“讓你們的手下都回家去看看吧。”向、高兩人聞言,拱手告退。
待幾人離開後,房間裡隻剩下劉軒和常永寬相對而坐。常永寬麵色凝重,緩緩開口:“王爺此次親赴張南,成功收編了一萬多名私兵,這無疑壯大了我們的力量,是一件值得慶賀的好事。然而,與此同時,也伴隨著不小的隱患。”
他微微一頓,繼續說道:“這些新收編的士兵人數眾多,數倍於我們原有的子弟兵,恐不易消化。”
“此事我也曾反複思量,確實沒有一蹴而就的良策,隻能循序漸進,慢慢磨合。”劉軒微微頷首,隨即岔開話題問道,“那烈士陵園和遇難同胞紀念館的建造進度如何了?”
常永寬麵色略顯沉重,答道:“進展頗為緩慢,如今張北最緊缺的便是壯年勞力。戰後百廢待興,各處都需要人手重建,實在難以調配。”
劉軒點了點頭,說道:“此事務必多加重視,我打算將這裡打造成一個愛國教育基地,讓後人銘記曆史,緬懷先烈。至於民工不足的問題,你無需太過擔憂,我會從晉北調撥人手前來支援。”
常永寬聞言,心中稍安,連忙應道:“屬下明白了,定當竭儘全力督辦此事。若無其他吩咐,我便先行告退,去處理公務了。”
“去吧。”劉軒輕輕點頭,隨後拿起筆紙,開始撰寫奏折。在奏折中,他詳細陳述了張氏兄弟的種種罪狀,條條罪證確鑿,令人發指。同時,他也將決定公開處斬張氏兄弟的事情如實寫入奏折,以表明自己的決心和立場。
寫完後,劉軒喚來丁武,將奏折鄭重地交到他手中,吩咐道:“丁武,你即刻啟程前往京城,務必將這道奏折親自呈給聖上。此行責任重大,你務必小心謹慎,不可有絲毫差錯。”
丁武點頭,領命而去。
望著丁武離去的背影,劉軒長長吐出一口氣。處決張氏兄弟,他其實是先斬後奏。三天的時間,奏折根本不可能送到京城,等文帝看到奏折,張氏兄弟的腦袋早就搬家了。
三日後,張北東城門外人聲鼎沸,黑壓壓的人群擠滿了整個廣場,百姓們扶老攜幼,紛紛趕來,隻為一睹那荼毒鄉裡的罪魁禍首如何受到應有的懲罰。他們的臉上寫滿了憤怒與期待,口中不時傳來對張氏兄弟的咒罵聲,聲浪滾滾,震天動地。
就在這憤怒與期待交織的氛圍中,一隊囚車緩緩駛來,車輪滾動的聲音在人群中顯得格外刺耳。最前麵的囚車上,正是張氏兄弟和宋國鵪三人,他們已被餓了三天,此時虛弱不堪,連說話的力氣都沒有了。士兵們上前驗明正身後,如同拽死狗一般將他們拖了出來,扔在地上。
午時三刻,隨著劉軒一聲令下,行刑的士兵手起刀落,三個惡貫滿盈的狗賊人頭瞬間落地,引來人群中一陣歡呼。隨後,他們的屍首被拖走,埋入了事先挖好的贖罪坑之中,以示其罪孽深重,永不得超生。
一同被處斬的,還有張廣文的三個兒子、張廣武的一個兒子、一個女兒以及兩個女婿。這些人個個身負重案,罪行累累,不殺不足以平民憤,更不足以彰顯法律的威嚴。
在這群被處斬的人中,有一個身份頗為特殊,那就是燕國人賀蘭亭。這個背叛主子的家夥,在劉軒眼中已毫無利用價值,因此也被送上了斷頭台。賀蘭亭在臨死前仍感憤憤不平,認為劉軒言而無信,自己死得冤枉。
同樣覺得冤枉的還有宋國鵪。在劉軒的許諾下,他選擇了指證張氏兄弟,以為自己可以因此保住性命。然而,他卻忽略了自己所犯下的罪行同樣不可饒恕。劉軒雖然答應過饒他一命,但那隻是權宜之計。在劉軒心中,宋國鵪這樣的人,更不就沒資格繼續活在世上。因此,宋國鵪也隻能帶著不甘與悔恨步入了黃泉。
喜歡王妃想和離,王爺卻是穿越人請大家收藏:()王妃想和離,王爺卻是穿越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