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陳明遠也上前一步。
他雖然體弱,但說起話來卻中氣十足。隨著他開口,淡淡的霞光開始在他周身縈繞。
"天地之道,人心之變,本是陰陽二氣的顯現。天地為陽,人心為陰。陰陽相生,方能生出萬物;陰陽相濟,方能演化萬象......"
霞光流轉,在空中形成奇妙的圖案,演繹著陰陽變化的玄機。
"文道之源,實則源於這陰陽二氣的交融。故而古人造字,必取陰陽之象;作文著書,必合陰陽之理......"
那些霞光在空中不斷變化,形成各種古老的符號,展現著文字與陰陽的關係。
"而聖人之道,便是要參透這陰陽變化的奧秘。明白了陰陽之理,方能通達天地之道,了悟人心之變......"
陳明遠的回答從陰陽著筆,將三個問題融會貫通,展現出獨特的見解。
"妙!"李雲章讚歎,"以陰陽之理解釋文道,當真是獨具匠心!"
兩人的回答,各有千秋,卻都展現出了驚人的才學。
異象連連,玄機重重。
但所有人都知道,真正的重頭戲,還在後麵......
因為那個引動文聖顯靈的少年,還未開口......
"好!"周允站起身來,"兩位的回答,都令朕深感欣慰!"
他看向林天羽:"林天羽的回答從天地初開說起,將天地之道、文道之源、聖人之道串聯成一個完整的體係。這等見識,這等膽魄,實在難得!"
林天羽恭敬行禮:"陛下過獎。"
周允又看向陳明遠:"陳明遠則是從陰陽相生處著筆,將這三個問題闡釋得如此透徹。以陰陽之理解釋文道,這等思路,這等悟性,同樣令人歎服!"
陳明遠也是躬身:"臣不敢當。"
"兩人的回答,各有千秋,"周允捋著胡須,"一個從天地立論,直指本源;一個從陰陽著筆,闡述變化。都是難得的見解啊!"
在座的大儒們也紛紛點頭。
"不過......"周允的目光突然轉向一直沉默的蕭玉辰,眼中閃過一絲期待,"朕倒要看看,這位能引動文聖顯靈的少年,會如何回答這三個問題。"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蕭玉辰身上。
李雲章屏息凝神。
楊維德目不轉睛。
王守仁神情專注。
張懷瑾更是緊張地看著自己的弟子。
他們都在等待。
等待這個少年的回答。
周允的眼中異彩連連:"蕭玉辰,現在輪到你了。"
偏廳內一片寂靜。
這一刻,時間仿佛都靜止了。
而蕭玉辰,緩緩抬起頭......
喜歡文道成聖後,薄情父親悔斷腸請大家收藏:()文道成聖後,薄情父親悔斷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