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凡賢弟?”見張塵有些出神,曹操不由輕喚了一聲。
“啊!孟德兄。”
“子凡賢弟在想什麼?”
“哦,沒什麼。”張塵道,“隻是方才聽孟德兄說,公台竟棄了縣令之位,追隨於你,想來必是為孟德兄英雄氣概所折服。公台,有識人之明啊!”
曹操點了點頭,看向陳宮道:“公台救我於危難之間,從我與落魄之時,此等情誼,可比山高海深!曹某當永記於心,絕不相負!”
一聽這話,陳宮趕忙道:“屬下庸碌半生,終於得遇明公這般雄主,自當儘己所學,效以犬馬,永侍主公左右。”
張塵心下思忖,看來,曹操離京之後發生的事,定然與史實有所不符。
難道,這一世的曹操,並未展現奸雄本色?
罷了,也許是因為自己的到來,太多事情都發生了變化。
就隨他去吧,往後的變數,還多著呢。
“孟德兄今日前來,並非隻是說士卒懈怠一事吧?”
曹操點了點頭道:“不錯,剛才說的,隻是我過來途中所見,我今日來此,是有另一件事,想與你商議。”
張塵道:“孟德兄請講。”
“子凡,你可知這華雄,並非是董卓麾下第一猛將?”曹操道,“董卓麾下還有一員上將,武藝比華雄不知要高出多少倍!”
曹操說著,不禁眉頭緊鎖,麵上現出凝重之色。
張塵微微一笑,道:“孟德兄說的,可是呂布,呂奉先?”
“你……你竟然知道!”曹操不由一驚,“彼時你並不在洛陽,如何知曉此人?”
張塵笑道:“孟德兄,我既為三軍統帥,統領各鎮諸侯討伐國賊,又怎能連自己的對手都不調查清楚呢?呂布,字奉先,九原人士,原本是並州刺史丁原的義子,此人武藝高強,萬夫莫敵,一杆方天畫戟使得出神入化。不過,此人乃是個有勇無謀,見利忘義之徒,董卓用一匹赤兔馬和官職財貨相誘,便使得他殺了丁原,拜投在董卓麾下。孟德兄,我說的可對?”
“賢弟不愧為三軍統帥,竟調查的這般詳細。”曹操不由讚道,“不過,賢弟既知曉此人厲害,那可有對策?”
曹操頓了頓,又說道:“華雄新敗,董卓必令呂布出戰。這呂布的武藝著實了得,我生平從未見過如此神勇之人,我軍之中,恐無人能與之匹敵啊!”
“孟德兄勿憂,呂布雖勇,卻並非不可敵,你儘管放心,我自有對策。”
“賢弟如此說,想來已是有了萬全之策,那我便放心了。”曹操笑了笑道,“子凡,我部雖然兵少,但曹某與公台都願為盟軍出謀劃策,如有需要,我等必鼎力相助。”
“大戰在即,自然少不得孟德兄與公台出力。”
幾人寒暄數語,曹操和陳宮便即告辭。
張塵目送二人離開,旋即又暗自思索起來。
與呂布一戰,很快就要到了。不知道這三國第一猛將,究竟會是何等驚豔呢?
三日後,探馬飛報,董卓聞聽華雄被斬,汜水關陷落,怒不可遏,遂起二十萬大軍,兵分兩路而來。
一路由李傕、郭汜統領,引兵五萬,把住汜水關至洛陽的要道。另一路則由董卓親領,同李儒、呂布、樊稠、張濟等一眾將領,引兵十五萬,坐鎮虎牢關。
其中,董卓又以溫侯呂布為先鋒,領軍三萬於虎牢關外紮營,自己和其餘諸將則屯兵關內。
張塵得知消息,當即升帳,召集一眾諸侯商議。
張塵將軍情對眾人言明,即問道:“董卓兵分兩路,來勢洶洶,諸位有何破敵之策啊?”
曹操道:“操有一策,願呈將軍。”
張塵忙道:“孟德請講。”
曹操道:“今董卓令李傕、郭汜把住要道,阻我進兵,而屯大軍於虎牢,意在截斷我軍中路。依操之見,我大軍當兵分兩路,一路坐鎮汜水,防備李、郭來犯,另一路則進軍虎牢,與董卓正麵交鋒。如此,我大軍進可攻,退可守。隻要虎牢關擊破董卓,李、郭二人必亂。屆時,汜水關內大軍衝殺而出,兩路齊下,洛陽必破!”
曹操言罷,眾人紛紛點頭稱是。
張塵大喜,即道:“孟德之計甚妙!既如此,何人願前往虎牢,與董卓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