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塵心中一顫,此情此景,豈非正是曹操與劉備“青梅煮酒論英雄”的場麵?
隻是此時,並無青梅熟透,與之一論的也並非劉備,而是自己。
張塵沉思片刻,微微一笑道:“英雄者,胸懷大誌,腹有良謀,上馬可縱橫天下,下馬可安順黎民,非如此者,不可為英雄也。方今天下,雖豪傑眾多,然可稱英雄者,卻如鳳毛麟角。我實不知,不知孟德兄可有見教?”
“我知一人,請賢弟品鑒。”
“孟德兄請講。”
“此人出身寒門,勇猛尚武,黃巾之亂以來,率淮、泗之兵屢平叛亂,討董一戰,更是身先士卒,奮勇殺敵,雖因糧草不繼而落敗,但忠勇之心,可昭日月!”
張塵輕輕一笑,道:“孫堅,孫文台。此人勇猛有餘,可惜謀略不足,雖有稱霸之心,卻無根基依托。若放棄荊豫,揮師東進,或可借江東之地偏守一隅。廣納人才,固守其土,倒也能割據一方,但絕難成就大業。英雄,最多隻能算半個。”
曹操聞言,不由微微一怔,又道:“汝南袁氏,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及天下。今袁紹出鎮汝南,袁術坐鎮南陽,互為掎角。借家族依托,日後定可一呼百應,聚攏四方豪傑之士。二袁,可為英雄否?”
“哈哈哈!”張塵聽罷,不由哂笑道:“袁紹色厲膽薄,好謀無斷,乾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至於袁術,嫉賢妒能,心胸狹窄,毫無容人之量,怎配英雄二字?況二袁本就不睦,如今俱在一處,日後必有一爭。”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曹操聞言,眼神中閃過一抹驚愕。
“益州劉焉,胸懷大誌,自出鎮益州以來,治下清明,兵強馬壯,更得益州天險地利,坐擁天府之國,可為英雄否?”
“劉焉誌才兼備,可惜天不假年,如若他再年輕二十歲,倒真可算他是個英雄。但如今,嗬嗬,不過行將就木罷了。至於其子,守戶之犬耳,不值一提。”
曹操聽罷,眉頭微微一皺:“荊州劉景升,又當如何?”
“劉表出鎮荊州不久,借士族之力,已漸漸掌控荊州,想來不出半年,荊州必能牢牢在握。”
“看來,賢弟覺得,劉表可算英雄了?”
張塵搖了搖頭道:“劉表雖借士族之力掌控荊州,但也終會為士族所累。他已年近四旬,不出十年,定然心力交瘁,誌氣消磨。那時,荊州必被士族把持。隻怕他一番辛勞,最終也隻是為他人做嫁衣罷了。”
“‘白馬將軍’公孫瓚,此人頗有勇力,久鎮幽州,威震烏桓!此番討董,實力也堪稱諸侯之翹楚,可為英雄否?”
“哈哈哈哈!”張塵聽罷,頓時笑道:“公孫瓚窮兵黷武,對烏桓一味濫殺,致使其屢屢作亂,邊塞紛爭不休,何來威震之說?隻怕烏桓個個恨不得食其肉,寢其皮。此人若也能算是英雄,那這‘英雄’二字,豈不太過廉價?”
“西涼馬騰、韓遂,漢中張魯,並州韓馥,徐州陶謙等輩如何?”
“碌碌小人,何足掛齒?”張塵笑道,“吾早晚必擒之!”
曹操聽罷,不由額上冷汗涔涔。
這一瞬間,他仿佛看到了張塵身上的王者霸氣。
此人之誌,非小也!
如今冀州之強,縱覽天下,誰人可與匹敵?
曹操心中竟也不由得生出一絲拜服之意。
張塵卻是湊近他的耳邊說道:“天下英雄,莫出兩人。”
“哪兩人?”
張塵微微一笑,伸手指了指曹操,又指了指自己,道:“兄也,弟也!”
此話一出,曹操不由渾身一顫,用驚愕的目光看向張塵。
張塵隨即拍了拍他的肩膀,用三分醉意的語調輕聲道:“聽聞昔日,南陽許劭評孟德兄為‘亂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若我能將這天下改亂為治,兄,可願做一世能臣?”
喜歡三國:掠奪詞條,從商賈到帝王請大家收藏:()三國:掠奪詞條,從商賈到帝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