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昭搖了搖頭道:“屬下一直有個疑惑,想請問主公,當日主公決意奉迎天子,是否是因昔日曾受何進之恩。”
張塵默然,良久道:“確有此中緣故,可奉迎天子,對於我等,也是有利無害。”
“話是這麼說沒錯,可主公當時若等上一等,待董卓護送陛下回京,必定廢帝而立陳留王。那時,主公再興兵討賊,便是救駕之功,一樣可以奉迎天子。”董昭道,“主公選擇了當今聖上,而不選陳留王,想來,多少也是因為當年的恩義。”
“當今聖上庸懦,而陳留王聰慧機敏,相較而言,自然是當今聖上更易掌控。”
“主公差矣。”董昭搖了搖頭道,“今上雖然庸懦,但已成年,心智成熟,有自己的想法。陳留王雖然機敏,卻仍是個孩童,隻要略施威懾,便可令其折服。而且,今上雖弱,背後還有太後和一眾老臣,有他們在,主公難以真正掌控天子。”
張塵聽罷,暗自沉思。
當初奉迎劉辯,除了奉迎天子的大計外,另一方麵確實是為了報答何進之恩,若是他當初沒有將劉辯母子帶回鄴城,此時必被董卓所廢,甚至害了性命。
不過,董昭說的卻也在理,劉辯畢竟已經成年,又是先皇嫡長子。朝有長君,百官必然擁戴,又有太後相輔,是斷不會讓權臣出現的。
而曆史上,劉協之所以做了一輩子傀儡皇帝,是因為他自幼年起,便被一個又一個的權臣控於掌中。
這就好比,自小便為小象腿上拴上鎖鏈,待小象長成大象,即使有能力掙脫鎖鏈,卻再也掙脫不開。
原因無他,心誌已喪。
張塵沉思著道:“此事,我確是思慮不周。”
董昭笑道:“主公之抉擇,倒也不能算錯,畢竟及早奉迎天子,出師有名。就拿此番討董來說,主公奉天子聖諭,詔令諸侯,此乃名正言順,故而才能如摧枯拉朽一般,大敗董賊!如若不然,諸侯聯軍便隻是為大義前來,說到底,終究不如‘奉旨討賊’來得正當。”
“公仁之言,深得我心啊。”張塵道,“那依你之見,此時當如何破局?”
董昭又道:“正如屬下方才所言,主公欲掃平天下,立不世之功,便必須確保自身安全,若要確保自身安全,則必須立足朝堂之巔。此非為臣,而是權臣。可如此一來,臣強君弱,主公恐會背負罵名,不知主公意下如何?”
罵名?
張塵心下思忖。
董卓、曹操、司馬懿,皆是踏上權臣之路,也無一例外都是背負了一輩子的罵名。
其實,並不全然是因為他們真的惡,而是他們的所為,令彆人感到恐懼。
既然天意讓自己來到了這個英雄輩出,諸侯紛爭的世界,那他就不能甘於平庸,碌碌無為!
罵名,又如何?
“吾為天下太平,何懼罵名加身?”
董昭聞言,看向張塵,深施一禮:“主公不愧為當世雄主,昭何其有幸,能隨侍主公身側。”
董昭說罷,又道:“主公,欲要完全掌控天子,還需解決兩大難題。”
喜歡三國:掠奪詞條,從商賈到帝王請大家收藏:()三國:掠奪詞條,從商賈到帝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