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安國走進帳中,道:“大人,萬一大將軍所言有不實之處,我們不去求援,那滿城百姓豈不儘數遭殃?事關重大,還望大人慎重!”
孔融思慮片刻,也覺得有理,道:“事關百姓安危,不可心存僥幸。不過,大將軍在信中說,待平定了平原內亂,必會立刻馳援北海。我素知大將軍為人磊落,定然不會誆騙於我,但我們也不能什麼都不做。如今,能殺出重圍的,隻有子義一人,是去徐州,還是去北平,大家拿個主意吧。”
孔融話音一落,幾人又開始議論起來。
王修道:“徐州距北海較近,陶謙雖無善戰之將,卻有一支丹陽精銳,十分驍勇。若能前來,定能擊退黃巾那幫烏合之眾!”
太史慈道:“劉關張三人桃園結義,義薄雲天,關羽、張飛又有萬夫不當之勇,他們若能前來,北海定然無憂!”
一時間,眾人拿不定主意。
一旁的武安國見狀,搖了搖頭,對孔融道:“大人,事態緊急,與其在此爭論不休,不如兩處都去。”
“都去?”孔融一怔,道:“可是,城中並無大將,今日宗寶將軍戰死,如今除了子義,誰還能殺出重圍呢?”
武安國目光堅定,當即拜道:“末將願往!”
“你?!”孔融一驚,忙道:“萬萬不可!武將軍,你如今右臂已斷,不複當年之勇。若你前去,萬一有個閃失,如何是好?”
武安國道:“我受大人十年厚恩,今日北海有難,怎能不以死相報?”
“武將軍!”孔融拉住武安國的手,眼中不禁滿是淚水:“你我相交十年,我怎能眼見你赴死路?”
“文舉兄,十年恩義,武某沒齒難忘,今日,若我不去,良心難安!”武安國道,“不必猶豫了,我與太史慈將軍分彆從南北兩門殺出重圍,我往徐州,太史慈將軍往北平!”
“武將軍,請……受文舉一拜!”
孔融說著,躬身朝著武安國重施一禮。
王修等人見了,也不約而同,朝武安國拜了一禮。
就連太史慈,心中也不由拜服。
他早就聽聞,武安國是在虎牢關前,與呂布交手,被呂布的方天畫戟斬去一臂。
雖說落敗,可對手可是天下無雙的呂布啊,這武安國能在呂布手上走上十餘合,可見他的武藝也是不俗。
如今,他以殘廢之軀,仍願領重任,這份忠義與擔當,怎能不令人欽佩!
當晚,夜色濃重,南、北兩座城門悄然打開,武安國與太史慈趁著夜色,飛馬殺出。
太史慈衝出北門,快馬加鞭,一路來至敵營。
黃巾賊眾一向軍紀散亂,到了晚間,疏於防範,值守軍士大多倚門打盹,懶散不堪。忽聞得馬蹄聲急促而至,才有幾人驚醒。
隻見對麵一將,飛馬疾馳而至,手持長槍,背負雙戟,腰挎雕弓,真個威風凜凜
不及反應,那將已來至營前,手起一槍,便將守門的兩個賊人挑翻。
太史慈大喝一聲:“呔!賊寇聽著,我乃東萊太史慈,今兒個前來踹營,不想死的速速讓開!”
太史慈一聲喝罷,縱馬衝入營盤,一眾黃巾賊寇見狀,立時圍殺過來。
卻見太史慈銀槍如龍,點刺橫掃,便將賊眾殺得人仰馬翻,無人可近身前。
眼見太史慈無人能擋,營中忽而殺出一將,揮舞大刀,拍馬趕來,正是黃巾將領徐和。
徐和大吼一聲,來戰太史慈,雙方交手,戰不數合,太史慈一槍刺中徐和心窩,徐和慘叫一聲,落馬而亡。
一眾黃巾賊見狀,皆驚懼不前。太史慈則馬不停蹄,殺穿營盤而去。
有幾個不怕死的賊寇想要追趕,早被太史慈取雕弓回身射殺,皆應弦而倒,餘人見狀,再不敢追。
太史慈殺出重圍,一路北行,直奔昌陽而來。
另一邊,武安國縱馬殺奔南營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