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後,張塵便帶著請罪表章,入宮麵見天子。
現如今,張塵出入宮禁,就和回自家的後花園沒什麼區彆,根本無需通傳,便可直入宮廷。
此時正值午後,劉辯正在禦花園中,與後妃一起陪伴太後觀景,忽聽宦官來報,說是張塵入宮,求見陛下,得知陛下在禦花園,正往此處趕來。
劉辯聞言,頓時一驚。
張塵如今風頭無兩,即使劉辯是天子,但聽到張塵的名字,也有些膽怯。
“你們幾個,都先退下吧。”何太後對幾位後妃說道,“大將軍覲見,必有國事,你們在此多有不便。”
“是,臣妾告退。”一眾後妃當即拜了一禮,紛紛退下。
何太後屏退後妃,又來到劉辯麵前,柔聲道:“辯兒,無需驚慌,母後同你一起見他便是。”
不多時,張塵來至禦花園,見太後也在,連忙上前拜道:“臣張塵,拜見陛下,拜見太後。”
“大將軍……呃,不……不必多禮……”劉辯強忍驚慌之色道,“大將軍,今日進宮,所為何事啊?”
張塵站起身,道:“陛下,臣今日前來,是想向陛下討一道恩旨。”
“恩旨?”劉辯疑惑道,“大將軍是想為何人討恩旨?”
“並州百姓!”張塵說道,“前者,陛下因韓馥倒賣軍械一事,龍顏大怒,下旨令公孫瓚發兵征討,擒拿韓馥。韓馥得知此事,愧悔無極,本欲開城獻降,自縛於軍前以謝罪。奈何公孫瓚此番出兵,卻意不在韓馥,而在並州!”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什麼?張卿,這是何意?”何太後問道,“難道那公孫瓚竟敢違抗聖旨不成?”
“稟太後,公孫瓚並未違抗聖旨,而是假借聖旨之名,行不可告人之事!”
“什麼不可告人之事?”
“公孫瓚此番南下,其意不在韓馥,而在吞並整個並州!”張塵道,“數日前,其先鋒嚴綱所部,突襲雲中、五原、定襄三郡,致使四萬將士全軍覆沒,三郡百姓流離失所!”
“什麼!竟有這樣的事!”何太後聞言,不由大驚。
“陛下聖旨之中,隻說讓他擒拿韓馥,他本應經雁門,直下太原,為何轉而向西,突襲三郡?其意豈不明顯?臣當日未能察覺此人狼子野心,竟向陛下舉薦此人帶兵,臣有失察之罪,請陛下責罰!”
張塵說罷,又朝劉辯拜了下去。
“這……”劉辯一時不知該如何是好,隻能看向何太後。
何太後忙道:“張卿何出此言?此事與你無關,隻是如今,該如何是好?”
張塵隨即拿出韓馥的請罪表章,雙手遞了過去。
“陛下,太後,這是韓馥呈遞的請罪表章,軍械一事,實是由於疏忽所致。他本是許諾了匈奴糧草,但不知為何,竟和一批準備銷毀的廢舊軍械弄混了,這才使得糧草之中混入軍械。其實純屬誤會,還望陛下明鑒!”
劉辯與何太後看罷,也覺言辭甚為懇切,劉辯一時不知如何是好,何太後道:“韓馥此人,也算侍奉過兩代帝王,他這個並州牧之位,還是先帝所封,想來也確實不會行此大逆之事。隻是,聖旨既下,朝令夕改,陛下天威何在?”
張塵早知何太後會如此說,於是便道:“韓馥已有認罪之意,臣願親往並州,將他帶回鄴城,交由陛下發落。隻是公孫瓚借陛下聖旨,肆意侵擾州郡,禍害百姓,還請陛下降一道旨意,令其退兵,以免百姓蒙難。”
劉辯看了看何太後,何太後微微皺眉,沉思半晌,輕輕地點了點頭。
“好,大將軍,此事就著你辦理,將韓馥帶回鄴城,再行發落。至於公孫瓚,朕即刻下旨,令其退兵!”
“陛下英明!”
喜歡三國:掠奪詞條,從商賈到帝王請大家收藏:()三國:掠奪詞條,從商賈到帝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