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塵的麵容一下子就沉了下來。
這個郭圖,還真是一無是處!
張塵心中暗想著,難怪在曆史上,袁紹被他坑的那麼慘。
《後漢書》記載,獻帝顛沛流離之時,沮授曾勸袁紹奉迎天子,但郭圖卻極力阻止,認為漢室衰微已久,難以振興,與其奉迎天子,將來處處掣肘,不如不奉。袁紹聽罷,從其意,沒有奉迎天子,以致失去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絕好機會。
後來,在官渡之戰時,許攸降曹,獻計曹操偷襲烏巢。郭圖又向袁紹獻計,不去救援烏巢,而派張合高覽率軍突襲曹營。
結果,曹軍拚命抵抗,張合高覽最終也未能攻下,反倒失了烏巢,七十萬大軍的糧草儘被焚毀。而郭圖又將罪責推到張合高覽二人身上,說他們辦事不力,才導致計策失敗,致使二人一氣之下降了曹操。
隻一個計謀,便使得袁紹損兵、失將、毀糧,這貨坑主的手段不可謂不高深啊!
張塵不禁微微犯難。
這種人,他可不敢用。不過,此人若是誠心歸降,總也不能將人家拒之門外,他與郭嘉還是同宗,就算看在郭嘉的麵子上,也得大小安排個去處才是。
這個【左右逢源】,倒是他唯一的可取之處。嗯,實在不行,就保舉他入朝為官,正好幫我盯著朝堂上的那幫老臣,若是與之混熟,能打入其內部,那就更妙了!
張塵收回目光,心下了然。
旁邊還有兩人,是耿武和閔純,這二人的資質就比較普通了。
不過張塵卻知道,此二人是忠義之人,曆史上,韓馥出讓冀州與袁紹,這二人不願歸附,持刀相抗,後被文醜斬殺。
這也算是為主儘忠了。
幾人眼見張塵一一打量著他們,麵上陰晴不定,心中也都惶恐不已,不知張塵要如何處置他們。
良久,荀諶當先拜道:“下官並州彆駕荀諶,拜見大將軍。”
“拜見大將軍!”其餘幾人也跟著拜道。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諸君,皆為並州賢士,張某早有耳聞。”張塵朝眾人拱了拱手道,“並州有今日之氣象,全賴諸君之功。今文節讓並州與我,張某自知才淺德薄,得蒙聖上隆恩,掌冀州一地,已是夙夜興歎,深恐有負君恩。今後,並州大小事務,還需多多仰賴諸君,不知,諸君可願相助?”
“我等願儘綿薄之力。”
幾人不約而同地答道。
張塵大喜,於是當即下令,仍令幾人各司原職,同時張榜安民,言明並州易主之事。
並州的人才不多,皆在於此,這道榜文一出,各郡縣當可傳檄而定。接下來,張塵要做的,就是將公孫瓚徹底趕出並州。
於是,張塵隨即叫韓馥帶他前去軍營,他要親自檢閱並州將士。
如今,加上晉陽城的兵馬,張塵可調之兵已有八萬。雖然這些並州軍士,張塵並不知其水平如何,但隻要真刀真槍地上過一次戰場,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就能成為精銳之士。
不過,首先要解決的,還是因三郡之事,並州軍對公孫瓚所懷有的懼意。
這一點,張塵很有把握,他可是尤其擅長做戰前動員,鼓舞士氣的。
張塵看著麵前的眾軍,他知道這些軍士之中,有不少是從三郡潰敗下來的。他們沒有做逃兵,而是來到晉陽,想來,心中也是憋著一口氣。
若是能有機會,給公孫瓚迎頭痛擊,為昔日的袍澤報仇雪恨,他們定然是願意的。
喜歡三國:掠奪詞條,從商賈到帝王請大家收藏:()三國:掠奪詞條,從商賈到帝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