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塵並非是怕步袁紹的後塵,有了對那段曆史的了解,他有一千種、一萬種方法可以取得“官渡之戰”的勝利。
他隻是不想和曹操的這份相惜之情,就此湮滅。
沮授繼續說道:“這第二件,是董卓和劉焉。”
“哦?”張塵不禁一驚,“可是奉孝的‘驅虎吞狼’之計成了?”
沮授笑道:“主公,奉孝神機妙算,設此計謀,果然令呂布造反。”
“哦?快快講來!”
“劉焉得天子聖諭,即率兵出漢中,直取長安。董卓聞聽消息,大驚不已,奈何諸將皆在涼州與馬騰鏖戰。董卓無奈之下,隻好自領五萬大軍,親往陽平關鎮守。”沮授微微笑道,“不料,大軍才出長安,後腳呂布和李儒便反了!”
“哈哈哈!好!好啊!董賊也有今日!那後來呢?”
“董卓在陽平關與劉焉鏖戰半月,呂布領兵三萬前來。董卓對長安之事毫不知情,還以為呂布是來支援,便親自下關迎接。卻不想,剛一照麵,便被呂布一戟,斬於馬下!”
“好!奉孝果然運籌帷幄,決勝千裡,略施小計,竟能克此全功啊!哈哈!”
張塵聞言大喜,國賊董卓業已伏誅,實乃大快人心之事。
接下來,就看呂布如何收拾殘局了,董卓那些舊部,可不會心甘情願地俯首聽命。
“不過,還有一事,倒是頗為奇怪。”
“哦?何事?”
沮授道:“呂布殺了董卓,接管了陽平關的五萬兵馬,隨即便與劉焉交戰。劉焉自然不敵呂布,被殺得大敗,狼狽逃回成都,一病不起,前日蜀中細作傳來消息,說劉焉已經過世了。”
“劉焉死了?!”張塵不禁一驚。
不過算算日子,劉焉的命數大抵也就在這幾年,這與曆史倒並無太大出入。
“劉焉偏愛幼子劉璋,他一死,必是劉璋繼位。這劉璋性格懦弱,難成大事,益州可不足為慮也。”
“非也。”沮授道,“主公,繼承劉焉之位的,並非劉璋!”
“什麼?!”張塵聞言,頓時臉色一變。
劉璋沒有繼承益州牧?怎麼會?
曆史竟然發生如此大的偏差!
張塵眉頭緊鎖,問道:“不是劉璋繼位,那是何人?”
“是劉焉的幼子,劉璘!”
劉璘?劉璘是誰?曆史上,有這麼個人嗎?
張塵檢索著自己腦海中的記憶。
劉焉共有四子,長子劉範、次子劉誕、三子劉瑁、四子劉璋。
沒有個叫劉璘的兒子啊!
這個劉璘,究竟是從哪冒出來的?
“這個劉璘的底細,了解嗎?”
“此人似乎從未露過麵,隻知道是個十歲的小娃。”
“十歲?小娃?”張塵一驚,不禁沉吟道:“劉焉是老糊塗了嗎?怎麼會讓一個十歲的孩子繼承大位?難道,他就不怕蜀中的那些士族會將其裹挾?”
“對了,主公,還有件事,據細作傳來的消息,劉備也入蜀了!”
“什麼?!”
張塵聽罷,頓時一驚。
喜歡三國:掠奪詞條,從商賈到帝王請大家收藏:()三國:掠奪詞條,從商賈到帝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