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虞聞聽公孫瓚的暴行,不由大駭。
昔日,初見公孫瓚時,還以為他是個英雄,想著將來自己與他一文一武,一內一外,必能庇佑一方百姓。
如今看來,公孫瓚,便是禍亂之源!
“是我識人不明,才累及百姓,我之過也!”
想到這,劉虞不禁悲從中來,一個勁地捶胸頓足。
“使君,不必悲傷。”郭嘉又道,“我主派兵前來,一為解薊城之危,二來,也是為了徹底肅清公孫瓚的勢力,將其一網打儘!主公說了,使君永遠都是幽州之主,隻是,主公希望使君能與他一道,共襄大業!”
劉虞聽罷,不禁潸然淚下,道:“大將軍如此恩義,當真令本官汗顏呐!”
說罷,劉虞拿起幽州的關防大印,遞到郭嘉麵前,道:“郭軍師,請你回稟大將軍,劉虞願攜麾下僚屬及幽州軍民百姓,從此歸於大將軍!”
話音剛落,眾人也起身道:“我等皆願歸順大將軍!”
郭嘉心中甚慰,卻並沒有去接那大印,而是輕輕一推,將大印又塞入劉虞的懷中,道:“使君大人,你有此話,便已足夠。你忘了,主公說了,你永遠都是幽州之主!”
“你的心意,嘉會如實稟告主公,相信主公知道了,也定會欣慰。”
“一切,有勞郭軍師了。”劉虞道,“那公孫瓚倒行逆施,戕害百姓,絕不能放過他!郭軍師,該如何做,還請您拿個主意。我麾下的五萬將士,皆聽您調遣。”
郭嘉道:“使君不必擔憂,一切,早在主公計劃之中。公孫瓚不回北平便罷,一旦回去,便是甕中之鱉,砧板魚肉,早晚必死!”
劉虞聽罷,不由驚道:“怎麼,大將軍身在冀州,竟已籌謀至此?”
郭嘉道:“那是自然,主公向來高瞻遠矚,足不出戶亦知千裡之外,不然,又怎坐到今天的位置?使君不必擔憂,旬月之內,公孫瓚,必滅!”
郭嘉信心滿滿,麵帶微笑地看向眾人,眾人則是麵麵相覷,都不由現出難以置信的神情。
當下,郭嘉便告辭而去,臨行前,又喚了太史慈出來,問道:“子義將軍,烏桓歸化一事,辦得如何了?此事,主公極為看重,不可有失。”
太史慈道:“軍師放心,丘力居和蹋頓皆願歸入漢籍,有他們帶頭,大部分的烏桓百姓都紛紛響應。如今,隻剩小部分人,還搖擺不定。粗略統計,烏桓民眾歸化,幽州可增戶籍二十萬!”
“好啊!好啊!”郭嘉聽罷,心中大喜,道:“主公果然遠見卓識!幽州本為苦寒之地,人口凋零,物資匱乏。如今,烏桓歸化,這二十萬人口,便如一支生力軍,可令幽州氣象煥然啊!”
郭嘉一邊說著,心中不由暗自感歎張塵計略之深遠。烏桓歸化,既解決了困擾北疆多年的戰事,又令幽州人口倍增。日後烏桓與漢民通婚,不消數年,幽州人口便會成倍增長。
有了人,就有糧秣財帛,兵馬軍士,到時,幽州定可繁榮昌盛!
隻要再平了公孫瓚之亂,幽州必能長治久安。
想到這,郭嘉對太史慈道:“子義將軍,還有一項重任要交托給你。”
“軍師請講。”
“我軍與公孫瓚大戰在即,主公在北平早已部署好了一切,一旦公孫瓚回到北平,必落入主公所設之網。”郭嘉道,“不過,公孫瓚在北平經營許久,麾下將士極為善戰,又對他忠心耿耿,恐怕不好對付,所以我想再多一重保障。”
“末將當如何做,還請軍師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