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慈,蹋頓!你們這群沒種的家夥!隻知龜縮於城中,連與本將軍一戰的勇氣都沒有,還算什麼將軍?有何顏麵執掌三軍?不如回家摟女人,抱孩子去吧!”
“你們這些冀州人,個個都是軟骨頭,隻會行陰謀詭計,卻不敢堂堂正正與我交鋒!”
“蹋頓!你叔父丘力居當年也是這般畏首畏尾,結果如何?還不是被我白馬鐵騎踏破柳城,如喪家之犬般倉皇逃竄!看來你們烏桓人祖傳的,除了無能,便是怯懦!哈哈哈哈!”
這話就像一把尖刀,直刺著蹋頓的內心。
連年征戰,死在公孫瓚手中的烏桓人不計其數。
身為外族,他們確也曾與大漢起過爭端,但百餘年來,大漢與周邊諸國哪個沒起過爭端?彆的不說,就說那匈奴,當年和大漢都鬥成什麼樣了,還不是有戰有和,兩國伐交,不外如是。
可是公孫瓚對烏桓,卻一貫鐵血,殺降、殺俘、殺使者……烏桓人為了自保,不得不一再反抗。
而這,在漢人眼中,便是屢屢作亂,無休無止。其實這些年來,他們何嘗不想和平,何嘗不想止戰,但止戰換來的,隻是無窮無儘的殺戮!
劉刺史寬仁,實行招撫之策,烏桓本欲歸順,從此息兵止戈,過安穩日子。奈何公孫瓚又從中作梗,不但擊殺了烏桓的使者,還說劉刺史勾結外族,借此興兵……
幸好大將軍英明,讓烏桓歸化,如今,烏桓人摒棄祖業,加入漢籍,卻不曾想,還被公孫瓚如此奚落!
這讓他怎能不憤?
一想到這些,蹋頓不禁雙目血紅,往昔的種種瞬間湧上心頭。
“公孫狗賊,我誓殺汝!”
蹋頓再也按捺不住,不顧攔阻,轉身便要出戰。
就在此時,卻隻聽得一陣破空之聲響起。
“啊!”城下,突然傳來一聲慘叫。
蹋頓回身望去,卻見太史慈不知何時從身旁士兵手中奪過一把硬弓,此時正擺出張弓拉弦的姿勢。
城下,公孫瓚的馬前落著兩支箭矢,還有一支,則是插在了他的左臂之上!
公孫瓚此時又是驚愕,又是氣急,方才自己距離城門,少說有八十步開外,這太史慈竟有這等本事,這麼遠的距離,也能射中自己!
公孫瓚驚懼之下,連忙撥馬退回幾步,一邊不甘地怒喝道:“太史慈,你這隻會冷箭傷人的無恥小人,我必與你不死不休!”
太史慈冷哼道:“公孫將軍,你若再不走,下一箭就不是射你臂膀這麼簡單了!”
“可惡!退兵!”
公孫瓚眼見太史慈決計不肯出城,也隻得作罷,想著隻要另外兩路上鉤,一樣可解北平之圍。如今,自己已受箭傷,還是先回北平,再做打算。
公孫瓚一麵下令退兵,一麵回過頭,惡狠狠地朝城樓上瞪了一眼,眼神之中滿是怨毒。
太史慈,你給我等著,兩箭之仇,來日必報!
喜歡三國:掠奪詞條,從商賈到帝王請大家收藏:()三國:掠奪詞條,從商賈到帝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