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聽著張塵開出的條件,心中倒也不免有些心動。
曾幾何時,他也是有著抱負理想的熱血青年,欲為國家討賊立功,上報天子,下安黎民,拜將封侯,光耀門庭。待百年之後,在自己的墓碑上,能有後人刻下“漢故征西將軍曹侯之墓”,便餘願已足。
如今,征西將軍的心願早已達成,自己還有什麼不滿足的呢?
可是,不知為何,他心底卻總有一種異樣的感覺。
如果現在,奉迎天子的人是我,這大漢江山是否能由我一力挽救?
“賢弟,茲事體大,可否容我三思,再行答複?”
“當然可以,隻要孟德兄願意,大將軍的位子永遠都是你的,我丞相府的大門,也永遠為你打開!”
張塵說著,再斟一樽,舉杯道:“望兄好生思量,弟在鄴城靜候兄來!”
說罷,張塵仰頭,一飲而儘。
曹操心中不禁感念,也舉起手中的酒樽,一飲而儘。
二人相視一笑,雙雙起身,各歸本陣。
張塵擺了擺手,喝令眾軍道:“退兵,去彭城!”
言罷,五百餘人調轉馬頭,揚長而去。
曹軍陣中,許褚見張塵等人撤走,低聲問道:“主公,我們要不要……”
曹操冷冷地看了他一眼,喝道:“休得胡言!傳令,大軍起行,返回濮陽!”
……
張塵離了梧縣,領五百人直奔彭城,陶謙早已帶人在城門迎候,將張塵請進了府中。
糜竺、孫乾、陳登等一眾幕僚和曹豹、臧霸、糜芳等一乾將軍皆在。陶謙於是命人在府上設宴,慶賀此番化解危局。
席間,陶謙和眾人齊聲拜謝,感激張塵救援之恩。
宴罷,陶謙也按照約定,將琅琊一郡之地與張塵交割。
琅琊郡地處徐州北端,北鄰青州,得琅琊,張塵的南下之路便被打通,屬至關重要之處。
這等咽喉要地,張塵自然不會跟陶謙客氣,當即便交割了郡縣、錢糧、戶籍一應,又著令魏延,自青州調兵兩萬守之。
經此一事,陶謙已經心有餘悸,如今他得罪了曹操,南麵袁術又虎視眈眈,唯一能倚靠的,便隻有張塵了。
更何況,陶謙麾下,文臣之首的糜竺已與張塵結好,大將曹豹,早在北海之時,張塵便派手下將領與之熟絡結交,此人重義,就算不能歸順,也斷不會同張塵為敵。
眼下全取徐州,並非上策。
二袁之戰即將開啟,若是曹操能夠歸順,兗、徐二州便可作為戰略緩衝,抵擋中原混戰的鋒芒。而張塵,也可趁此時機,先把雍涼掃平,解決呂布這個大患。
西涼馬騰,恐怕撐不了多久了。
……
曹操率軍折返兗州。
一路上,他都在思量張塵對他說的話。
若是歸順張塵,以他二人的交情,自己封侯拜將,絕無問題。
名,可得大將軍、濮陽侯之位。實,有兗州一州之地在手,麾下將士也仍由自己統領,這大將軍,絕非是個虛名。
怎麼看,這也是一條不錯的出路。
曹操很清楚,以自己現如今的實力,在天下諸侯麵前,頂多算是二流。
袁紹、袁術,雖隻各自占據半個豫州,但憑借袁家底蘊,短短兩年,竟然拉扯起了三四十萬大軍!而自己呢,篳路藍縷,費儘艱辛,也不足二十萬人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