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自回營帳,輾轉反側,一夜無眠。
深夜,孫堅獨坐帳中,思慮著如今的形勢,不禁憂思不已。
離開江東已有半年之久,這半年來,大小戰役無數,互有勝敗,可到頭來,他隻是徒耗兵馬錢糧,未得一城一地。如今,營中士氣低迷,就連程普等諸將都不知此番究竟為何而戰。
再打下去,亦是徒勞無功,不如退兵回返江東?
孫堅心裡不禁猶豫。
可是,現如今,他和袁術已結下姻親,袁術又資助了他許多,沒有袁術的幫助,他到現在恐怕還無法一統江東六郡。
而且,袁紹已經和劉表結盟,自己一旦退兵,袁術必將敗亡!
唇亡齒寒啊,到時,他們下一個目標,就會是江東。
這時,帳外突然傳來一個聲音。
“主公,您可歇下了?”
孫堅聽得出聲音,是程普,於是趕忙道:“進來吧。”
程普入內,拜見了孫堅,孫堅道:“德謀,深夜來此,有何要事啊?”
程普道:“主公可是為了進兵一事苦惱?”
“知我者,德謀也。”孫堅歎道,“不錯,我正為此犯愁,正好你來,與我一同參詳一二。”
於是,孫堅當即便將如今之勢,以及自己進退兩難之境,一一述說。
程普聞言,道:“我大軍既出江東,便不能無功而返。而今處處為袁術而戰,徒耗兵馬錢糧而無所得,將士自然無心作戰。主公不必憂心,末將有上、中、下三策,可解眼下之局。”
“哦?德謀有何良策,快快講來!”
孫堅大喜,連忙說道。
這程普乃是孫堅麾下諸將之首,年歲最長,與孫堅交情也最深。此人不但武藝精湛,而且頗有計謀策略,早年在曾州郡擔任官吏,應答論對,出謀劃策,皆不在話下。
程普道:“上策便是我大軍西向,攻取江夏。江夏乃荊北重鎮,荊州大半的兵馬錢糧皆屯於此。若我們取下江夏,不但糧草之困可解,也可大大削弱劉表的勢力。而江夏也可作為我們在江北的落腳之處,此後,我們進可圖襄陽、新野,退可守江夏、赤壁,遊刃有餘。”
孫堅聽罷,不由微微皺眉。
“此策雖好,然劉表屯糧之所,豈能無重兵把守?”孫堅猶豫道,“我們疲弱之兵,深入荊州腹地,攻此堅城,未免風險太大。”
孫堅說罷,又道:“另外兩策又是如何?”
程普道:“下策,便是我們提兵北上,與袁術兵合一處,在淮南之地與袁紹、劉表決一死戰。如此,一戰決勝負,也總好過如今這進退兩難的局麵。”
孫堅聞言,道:“如此,豈不還是為他袁術而戰?若勝,,我們撈不到半點好處,若敗,損失的則是我們自己的將士,此策不可。”
程普道:“既然如此,便隻有中策了。”
孫堅趕忙問道:“中策又當如何?”
程普道:“這中策殊為不義,但霸權之爭,本無道理可講,還請主公善加斟酌。”
孫堅聞言,道:“你且說來。”
程普道:“中策便是,殺陸康,奪廬江,與壽春形成掎角之勢。如此,袁紹、劉表縱然聲勢浩大,也斷難速勝,而廬江,也可作為主公在江北霸業的起點。”
“什……什麼?!”孫堅聞言,頓時大驚。
陸康可是在他危難之時,出手相助,不但請他們在此駐軍,更是提供了不少糧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