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連數日,前線軍報紛至遝來,幾乎堆滿了張塵的案頭。
看著這些奏報,張塵不禁眉頭緊鎖,心頭沉重。
四月二十,袁紹令大將紀靈攻取合肥,紀靈勇猛,連斬袁術部將七人,震懾三軍。袁術大將橋蕤畏懼,閉城不戰,飛報壽春求援。
四月二十五,孫堅親領大軍,救援合肥。孫策於陣前,連斬袁紹部將十二人,大敗袁軍,大將紀靈亦不敵孫策,後撤三十裡,袁紹折兵數萬。
四月二十八,劉表部將黃祖、甘寧,率軍十萬,攻打廬江,抄孫堅後路。因孫堅背義在先,濫殺在後,故不得人心。廬江士族豪紳自發組織,殺死守城軍士,開城獻降,歸順劉表。
四月三十,孫堅聞廬江失守,驚駭莫名,遂率軍反攻,意圖複奪廬江。豈料,大軍行至半途,卻遭遇埋伏,孫堅身中流矢而亡。
一代豪傑,就此落幕。
張塵不禁一陣唏噓。
孫堅最終,竟還是死在了黃祖手裡。
看來,命運的天平還是沒有向他傾斜,即使當初自己拿下玉璽,救了他的性命,卻也隻是讓他苟延殘喘數年而已。
罷了,文台,你好生去吧……
孫堅既死,那袁術也撐不了多久了,看來二袁之戰,勝負將分。
戰機,已至!
“來人,傳沮授、郭嘉,前來見我。”
少時,二人前來,上前一拜道:“魏公。”
“公與,奉孝。”張塵道,“二袁之戰勝負將分,如今戰機已至,你二人對此有何看法?”
郭嘉道:“主公先前已令曹操備戰,一旦袁術不敵,即刻搶占淮南,屬下以為此時正當時機。可令曹操遣一上將,佯攻汝南。袁紹素來色厲膽薄,若知後院起火,必要回軍。隻要袁紹撤軍,便可令曹操、賈詡兩路出兵,直取壽春,袁術方經大戰,兩路夾攻之下,必敗無疑!”
“好!”張塵聽罷,不由讚道:“奉孝果然妙計,等袁紹發現,自己耗費無數錢糧兵馬,到頭來,卻為我們做了嫁衣,真不知他會是怎樣一副神情。”
郭嘉卻是笑了笑道:“主公,取淮南,不過小利爾。這一次,我們要一舉拿下豫州以及荊北,從此長江以北,儘歸主公!”
張塵不由笑道:“奉孝之言,甚合我意。”
郭嘉道:“此戰,我們最大的敵人,並非袁紹,而是盤踞在上庸,蠢蠢欲動的劉備。據報,劉備在上庸集結了不下三十萬人馬,此次,更是率領部將千員,還帶了關羽、張飛、張任、吳懿等多名蜀中上將。若要儘取中原,必與之有一場惡戰!”
“看奉孝胸有成竹,想來已有對策了?”
郭嘉卻是輕輕搖頭:“屬下無對策。”
“哦?”張塵聽罷,卻是微微一奇,皺眉道:“怎麼,神機妙算的奉孝,今日竟也無計可施?”
郭嘉、沮授對視一眼,不由雙雙輕笑。
“主公,你還不知道自己的厲害嗎?”郭嘉道,“主公坐擁九州,麾下雄兵百萬,儘是百戰精銳。二袁交戰,南方民眾紛紛奔赴北方,足見天下人心,已儘歸主公。今時今日,主公要取一城一地,儘可調兵遣將,豪取之。各地百姓必定簞食壺漿,恭迎主公,何須計謀對策?”
郭嘉說罷,再拜一禮道:“主公,屬下今日,確已無計可獻矣。”
張塵聽罷,不禁心頭微微震顫。
自己起於微末,得遇恩師,舉孝廉,入仕途,多年以來,南征北戰,坐到今天魏公之位。
這些年來,多少梟雄豪傑,在自己麵前束手,管亥、張燕、董卓、公孫瓚、呂布……
到得如今,北方大定,九州百姓安康。南方戰火,無數流民競相依附……
這天下人心,已儘歸於我。
“傳令,以趙雲、顏良、文醜為前部,張合、徐晃為兩翼,並高順、黃敘、馬雲祿及各部諸將,起馬步軍五十萬,隨我開赴兗州,克服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