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州戰亂,宛城身處豫州與司隸交彙之處,周平自是嚴加防範,時常派出斥候查探周邊動向,以免受到戰火波及而準備不及。
此時,周平一聽軍士所報,頓時大驚,連忙下令再探。
到了晚間,斥候回報,說兩路人馬均打著“張”字旗,看其行進方向,似是從上庸而來,其衣甲服飾,之前從未見過。
周平聞言,不由蹙眉。
上庸,乃荊益交界之處,此前斥候打探消息時,曾見過荊州軍,此時說那些人的衣甲服飾從未見過,難不成,是益州軍?
益州軍,怎會來此?他們想做什麼?
周平心中暗忖,隱隱有種不安的感覺。
“立即派人,將此事飛報主公。另外,傳令各營將校整軍備戰,四門守軍各增兵三千,多備礌石滾木。自今日起,緊閉城門,無本將軍令,任何人不得出城!”
“得令!”
軍士應了一聲,領命而出。
第二日,張任、張飛各領兵馬,分左右兩路,已至城下。
張任列陣於西門,張飛列陣於東門,六萬人馬,陳兵城下。
東門處,張飛於城下叫罵,喝令城上守軍儘早開城投降,否則打破城池,儘作齏粉。
而西門的張任則是嚴陣以待,隨時準備發起攻城戰。
周平分身乏術,隻得令手下將校前往西門駐守,嚴令死守城池,不得放一人上城。
周平匆匆來至東門,向城下一瞧,隻見軍前一將,豹頭環眼,燕頜虎須,手握一杆丈八點鋼矛,端坐馬上,威風凜凜。
周平見之,頓時怒從心起。
來人是張飛,那就說明,劉備也到了!
一想到劉備,周平內心頓時火起,目眥欲裂,往事如潮水般湧現心頭。
當年,自己還名叫周倉!
那時,張燕敗亡,黃天聖教離散,四處奔逃。他無意中遇到劉備,以為他是匡扶天下的明主,遂奉其為主。
後來,他奉劉備之命,前往青州,以黃巾渠帥的名義糾合黃巾餘黨,準備攻下北海,作為劉備的霸業之資。
可不曾想,那劉備從頭到尾隻將他當做一枚棋子。
劉備想要的,隻是北海和他手上的三十萬黃巾軍,而他,隻不過是劉備用來標榜仁義的犧牲品罷了!
若非遇到主公,自己這條命,恐怕就要喪於青州,做那劉備成名路上的墊腳石了!
一想到這些,周平再難抑製心中的憤怒,大聲喝罵道:“環眼賊!休得放肆,待本將軍取你性命!”
說罷,周平走下城來,提刀跨馬,點了五百精兵,出城迎戰。
周倉來至陣前,提刀喝罵:“環眼賊,為何犯我城池!”
“哼!你這逆賊,為虎作倀,大哥命我前來取你性命,廢話少說,接招吧!”
說罷,張飛催馬上前,丈八蛇矛如靈蛇出洞,朝前一探,直取周平。
周平舉刀相迎,兩下交鋒,隻覺對方力氣極大,遠勝於己。
戰不數合,周平頓感吃力,深知自己與張飛差距巨大,今日斷難取勝。
周平見狀,虛晃一刀,撥馬欲走,張飛哪裡肯放,大喝一聲,催馬趕上,一矛刺了過來。
周平大驚,連忙舉刀格擋,卻是遮擋不及,左肩被刺,血流如注。
張飛見一招得勢,乘勝再攻,誓要將周平刺於馬下。
眼見張飛武藝遠勝自己,周平不由心底發寒,但一想到劉備假仁假義的做派,心中也不由動了真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