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轉眼,大半年的光景已過。
冬去春來,春暖花開。
許昌宮室業已落成,張塵遂遷都許昌,立宗廟社稷,封賜群臣。
原魏公國官吏,一應職銜不變,在此基礎之上,另加封爵。兗州牧曹操,原為漢室大將軍,現加封大司馬,晉爵二等,改濮陽鄉侯為濮陽郡侯。其餘未得爵位之諸將,皆封列侯。
群臣賜封已畢,張塵又令大封六宮,封正室夫人甄薑為皇後,貂蟬、蔡琰、張寧為妃,喬瑩、喬婉姐妹為貴人。
一時間,大魏朝野大安,一派祥和。
這天,襄陽皇宮,劉協登殿議事,對眾人說道:“張賊竊據神器,亂我漢家天下,是可忍孰不可忍!朕誓不做偏安之君,今日與諸公商議,數月修養,而今我朝元氣已複,朕欲興兵討賊,複興漢室,諸公以為如何?”
劉協言罷,環顧眾人。
不多時,隻見一人緩緩站出。
正是原荊州長史,現任禦史中丞,蒯良。
蒯良道:“陛下三思,那北魏疆域廣袤,兵強馬壯,錢糧豐足,張塵手下文臣武將,皆為當世翹楚,不可小覷。陛下不可倉促伐之。”
劉協聞之,不由微微皺眉,環視眾人,人人眼神閃躲,竟無一人敢言戰。
劉協心中不由大為氣悶。
正在此時,忽有一人,奮然而出。
“陛下不乘此時進兵,更待何時?興兵討逆,複興漢室,乃順應天意,陛下無需猶豫,可速行之!”
眾人一看,赫見文班末位,站出一人,看年紀大約隻有十七八歲。
那人緩步上前,朝向龍座,深施一禮。
劉協抬眼望去,隻見那人,麵生得很,便問道:“你是何人,現居何職?”
那人再拜一禮,恭敬道:“臣,司馬懿,現任議郎。”
一旁,禦史中丞蒯良喝道:“大膽司馬懿,你一個小小議郎,朝堂之上,哪有你開口的份?在此蠱惑帝心,你該當何罪!”
“陛下,臣有平魏之策,願獻與陛下!”
“一派胡言!”蒯良怒道,“大殿之上,豈容你信口開河,來人,將此人轟出殿外!”
“慢!”劉協道,“你說你有平魏之策,可是真的?”
“陛下,不可相信此人!”
“住口!”劉協瞪了蒯良一眼,隨即喝道:“信與不信,朕需要你來教嗎?”
天子一怒,蒯良頓時心底發寒,再不敢多言一句。
劉協又看向司馬懿道:“司馬懿,你既有平魏之策,那就當著滿朝文武的麵說出來。若果是良策,朕便給你加官進爵,倘若信口胡言,朕可要治你一個欺君之罪!”
司馬懿躬身一禮,侃侃道來:“張塵據有九州,陛下隻有荊益,論實力,自是不及張塵。但若要複興漢室,討賊伐逆,卻也未必不能。臣以為,可兵分五路,四麵夾攻,令其首尾不得救應,然後可圖。”
劉協聽罷,道:“張塵帶甲百萬,北魏人口、軍力,皆強於我,何來五路兵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