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曲入門_大宋河山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大宋河山 > 第172章 曲入門

第172章 曲入門(1 / 2)

劉安世看了看那份卷子,聲音不大:“文不對題,自然不取。”

舒亶道:“雖有偏題之嫌,但若真論起來也算是切題的。”

劉安世“哦”了聲:“願聞其詳。”

舒亶語速不疾不徐,卻並無絲毫凝滯停頓:“劉待製擬的策問題是‘諸葛亮無申商之心而用其術,王安石用申商之實而諱其名論。祖宗不足法乎?’諸葛亮沒有申不害及公孫鞅心狠卻想立刑名來治國,所以蜀國最終滅亡。王安石改革製定了十分嚴厲的規定,但是為了不背負惡名不承認自己用的是法家學術。雖然如此,但是王相公不用其名卻用其實。末問是王丞相首提。不過劉安世所問者概念較為模糊,關鍵點並不在題中。窮則變變則通的道理誰都懂,關鍵是求變的方式方法,太急易過,莫若循序漸進、徐徐圖之。歸根結底還是為了強國富民,隻要是能振興大宋又不會引發民怨眾怒的法子都可采納接受。吾這般解讀可有錯訛?”

劉安世細細飲著茶,並不言語。

舒亶指指案頭卷子,再問:“劉待製以為這篇文章如何?”

劉安世放下茶盞,道:“文章不錯。”

“哲人日已遠,典刑在夙昔。風簷展書讀,古道照顏色……”舒亶擊案以作節拍,慨然而誦,“如此文章,充塞胸中的浩然正氣流溢其聞,使詩作元氣淋漓,毫無乾澀之感,且詞氣滂沛,筆力道勁,格凋沉雄。中間一通史詩性的列舉,雖繁富而不累贅,十二位忠臣義士的烈舉,一氣嗬成,儼然大河奔流,滔滔東去。全詩凡六十句,隔句一韻,通篇四韻,平仄間押,以此將詩之情韻導而逶迤,又寓激蕩於從容。既渾灝蒼古,又頓挫揚抑,回腸蕩氣。斯篇出於至性,慷慨淒惻。誦之則不覺淚下數行,作者忠君憂國之誠,洵足以彌宇宙而貫金石。”

“拳拳愛國之心躍然紙上,浩浩正義之氣充溢激昂……”說到激動處,他揮了揮手:“如此激奮人心的文章,誦之則令人熱血沸騰。正所謂文人之筆勝於武人之槍,此文可當百萬雄師。吾以為《正氣歌》於振興大宋大有裨益,劉待製以為然否?”

舒亶之言倒算不得偷換概念,一篇文章能“喚醒”千萬人也是有的,《正氣歌》至少能提升文人的愛國之心和民族情結,這便很了不起了,說“大有裨益”並沒有錯。

劉安世瞥了舒亶一眼,目光意味深長,手指輕敲案邊,慢慢的問:“舒監丞知道寫這篇文章的貢生是誰?”

“舒監丞”這個稱呼很特彆,也很紮心。以國子監丞而同知貢舉,舒亶可謂是第一人了。

彼時貢舉的考官皆是大有來頭,如嘉佑二年的省試科舉,主考官是歐陽修;副考官王珪,韓絳,範鎮;閱卷老師是梅堯臣。

主考官陣容非常強大,歐陽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宋六家之首,官至參知政事副相);王珪官至宰相,鼎鼎有名的三旨相公;韓絳官至參知政事;範鎮也是北宋政壇大佬,守舊派知名人物;梅堯臣政壇上差點,卻是北宋初期詩壇扛把子式人物。

舒亶不以為意,並未直接回答,隻道:“這些日子吾除了歇息儘與劉待製一起,卻是未曾巡鋪,也未去謄錄所和彌封所。”

言下之意便是他並不知曉此文作者,隻是純粹喜愛文章。

劉安世若有所思,卻換了個話題:“想必再過些日子舒監丞就該高升了吧?某是否該提前道賀呢?”

舒亶作錯愕狀:“劉待製何出此言?”

劉安世淡淡的說道:“官員左遷需吏部考核,有些事可沒法掩人耳目。”

舒亶一頭霧水:“吾不明白待製大人所言何事。”

劉安世輕輕擺手:“官家極有主見,你我謹守為臣之道即可。”

他這話題一折三轉的,句句未說透,但心知舒亶一定是聽懂了的。畢竟對方也曾身居高位,怎會不明題中應有之意?

這大宋河山啊,怕是更不得安生嘍。

“此份試卷可罷可不罷,若綜合前三場,便是點為省元亦可服眾。但……”劉安世沉聲道:“此子才華絕世,身份卻極是敏感,監丞大人可想過讓其過關的後果?”

這便是開誠布公的交談了,事實上二人都知道這乃是王棣的試卷。

劉安世之所以有此一問,也是因為舒亶實際上與新黨已漸行漸遠,否則不會在元豐末期舍棄黨派利益而劾張商英,更無法在元佑朝沒有被一擼到底。

沉默片刻,舒亶正色道:“省試重事,唯才是舉。”

劉安世再問:“有才無賢、德不配位又當如何?”

舒亶飛快地接話:“以文觀人,言為心聲,此子絕非奸邪屑小之輩。”

劉安世輕叩案幾,半晌,方慢慢的說道:“先這樣吧。”

舒亶鬆了口氣,拱了拱手:“吾再去搜檢搜檢,切莫遺漏了可選之才。”

待舒亶離開後,劉安世表情有些凝重,低聲自語:“這舒信道卻是受了誰的請托為那王三郎說項?莫不成真隻是為了一報當年半山先生的知遇之恩?若如此,倒也算得上是個知恩圖報的君子了。”


最新小说: 第五人格:我的意識領先版本兩年 夢境巡狩者 你的演唱會想看我笑話?震驚死你! 綜藝而已,病嬌總裁怎麼那麼愛? 四十年再回首 重生後,我靠嬌養世子奪回千金命 四合院之我隻是路過,你們信嗎? 穿越修仙,有召喚係統我無敵了 光明正大相愛在國安盛世 你出軌我結婚,這不挺好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