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一葉落_大宋河山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大宋河山 > 第225章 一葉落

第225章 一葉落(1 / 1)

私市?潘家一直做著走私貿易?不過,這倒也不奇怪。

關於走私一事,王棣曾與蘇軾談過這個話題,這段時間也和許貫忠探討過,算是比較熟悉其中內情。

大宋初,與契丹雖聽沿邊互市,而未有官司。太平興國二年,大宋開始在鎮州、易州、雄州等與遼交界的邊境設立榷場,命常參官與內侍同掌,輦香藥、犀、象及茶。然而其榷場貿易之下的走私活動,在雙邊貿易交往之中亦占有重要地位。

榷場貿易中有諸多禁止買賣的物品,如糧食、馬匹、書籍、硫磺等,但由於禁物限製,榷場並不能真正的滿足兩地人民的消費需求和統治者的統治需要。由此,在榷場貿易的同時也有很多遼宋邊界附近的民眾從事走私貿易。

以糧食為例,宋初河東路北部沿邊地區禁耕時間未久,農業生產仍在發展。太宗朝,河東既下,減其租賦。有司言其地沃民勤,頗多積穀,北部邊民仍有餘糧可以售賣給遼邊民。之後宋朝多次下詔禁止緣邊人戶售糧入北界,期間還曾下令“兩地供輸人戶止許糴上二鬥供家食用“,以打擊糧食走私行為。

然而“沿邊及兩地供輸人戶托此為名,夾帶將過來,偷買斛鬥將去“的現象時有發生,遼邊民在河東路緣邊地區買糧的行為可謂不絕。

榷場也稱作“茶馬互市”,即以宋國的茶葉換取遼國的馬匹。而茶馬互市的發展,最初並不是一開始就是用茶葉來換取馬匹,而是以銅、陶瓷等資源,或者是糧食等生活必需品來換取,中原地區地產豐盛,糧食,茶葉,銅礦,鐵礦,金礦等更是數不勝數,使得百姓可以自給自足,而周邊的遊牧民族,因為地理位置的原因,使他們從小驍勇善戰,盛產好馬。

崇年時期,以茶一駝三十二斤十二兩以上方可易馬一匹,而上馬則需要茶二駝以上。而就大宋貨幣比值和茶馬比價來看,這種茶馬比價是不合理的。而比價不合理,就造成了雙方都不滿意,雙方都不滿意,就有人動起了歪心思。

再者,時既榷官茶,複強民輸舊額,貧無所出,被係者數百人,璆至,即日儘釋之。還有,民負茶引錢,新舊累積,為緡十七萬有奇,皆困不能償,死則以責其子孫猶弗貸。

意思是說,種茶必須要交相應的茶稅款,若是交不出,則會被判刑入獄,如果你因為交不出茶稅而被關押,那麼想免除牢獄,隻有花費重金保釋,並且出去之後還會有著記錄,你的子孫都會受到影響。

這樣看來,那些百姓、茶商們不從事茶馬走私才是怪事呢。

太平興國二年,主吏盜官茶販鬻錢三貫以上,黥麵送闕下;淳化三年,論直十貫以上,黥麵配本州牢城。

在從事茶馬走私行為中,官僚占據了其中一類,在這類走私經營的官員中,一部分是手握實權的高官,另一部分則是大宋的皇親國戚。

走私,自然不局限於茶馬,走私貨物五花八門,譬如香料犀牙,譬如食鹽銅鐵,譬如糧食綾羅。

雖然,“凡州縣皆置務,關鎮亦或有之,大則專置官監臨,小則令、佐兼領,諸州仍令都監、監押同掌。行者齎貨,謂之‘過稅’,每千錢算二十;居者市鬻,謂之‘住稅’,每千錢算三十。”,又有“國朝之製,凡布帛、什器、香藥、寶貨、羊豕,民間典賣莊田、店宅、馬、牛、驢、騾、橐駝,及商人販茶皆算。有敢藏物貨為官司所捕獲,沒其三分之一,仍以其半與捕者。”之罰處,但正因商稅過重,方令走私大行其道。

“此事可有證據?”王棣隱約感覺到某一根線將所有的事串聯完整,但始終不得要領。

“沒有。”武鬆輕輕搖頭:“他們不信任某。”

“他們?”王棣唇角露出一絲譏笑:“包括秦縣丞吧?”

武鬆坐的筆直:“對,巡檢司、都監、屯駐軍中都有份參與。”

王棣雙眼一眯,瞳孔微縮,這算是官商勾結的大型走私集團嗎?

國朝在地方上遠離州縣政治中心的山水險要又是交通必經之處、商業市鎮、鹽茶生產場務和運銷途中,沿邊沿海等邊防要地等等,普遍設立巡檢司,並且以巡捉盜賊,維持地方治安,穩定基層社會秩序,巡查捉拿走私、維護國家的經濟利益為主要職責。

各路、州、府均置,統稱兵馬都監,簡稱都監。其中,路都監掌本路禁軍屯戍、邊防、訓練,州府以下都監掌本城軍隊屯駐、器械、訓練、差使,以資淺武官擔任者稱監押。

所謂“屯駐軍”,即地方禁軍。各類禁軍,除殿前司的捧日和天武兩軍外,其餘都要更戍。更戍移屯的名目有三種:一曰“就糧“,即移駐糧草豐足之地,並準許家屬隨營;二曰“屯駐“,即由京城調出戍邊或戍諸州,並臨時隸屬於諸州;三曰“駐泊“,即移屯諸州但隸屬關係不變。

倒無太多震驚,顯而易見的是,在大名府搞走私的比其它地方更多顧忌。畢竟是陪都,路、府、縣一級一級的官衙盯著,不打通關係絕難行此勾當。但潘家能量的確夠大,居然勾連上了幾大職能部門共同經營,簡直是暢通無阻啊。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許是受了屬下弟兄傷亡的刺激,加上王棣背景過得硬,武鬆終於還是掀開蓋子將這事曝了出來。

其實他也是知之不詳,大部分是靠聽傳與猜測所得。但潘家走私這事是確定有的,而且還與京中有關聯,元城上任知縣便是想查此事引火燒身被貶去彆處,向來與潘家不對付的本縣主簿盧正風怕受牽連選擇做了縮頭烏龜,至於前任知府是否與此事有瓜葛那就不得而知了。

潘氏這麼多年來一直用走私牟取的暴利打點關係,這其中少不得大手筆讚助東京潘氏,用以維護百年潘氏的地位。這事關係皇家,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甭想去查找什麼證據,自由心證。

潘家所謀甚大,大抵是求取延續宗族輝煌,走私固然有風險,但收效快獲利高,做了這麼多年早已是熟門熟路,哪還停得下手來?

至於說盤剝鄉民、魚肉百姓這種下三濫的低級路數,還真與潘家無太大關係。或者說,與潘氏嫡係乾係不大。就好像是那些個社團老大,哪還會屈尊去市麵上收保護費?狐假虎威的是張迪之流,打著潘家的名頭欺壓弱小。但潘家必須的背這口鍋,像張迪、石勇這些潑皮地痞原本就是潘家的“看門狗”,是為鷹犬打手。如石勇放賭的賭場,幕後便是潘家四房操盤。

這些事都是事實,但若去查多半是查不到潘家的。就譬如說那賭場,明麵上與潘家沒有絲毫乾係,縱然能捉賊捉贓,也自有人認罪。再說了,賭博有多大的事呢?

國朝初期倒是禁的嚴,太宗淳化二年閏二月己醜,詔京城蒲博者,開封府捕之,犯者斬。鄰比匿不聞者同罪。開櫃坊賭場)者,並其同罪真宗時期考中進士的肖疏經查有賭博前科,遂引伏,奪其敕,贖銅四十斤,遣之。

迨至宋王朝中期,開國之初嚴禁賭博的風氣逐漸被敗壞,賭博不僅在市民階層中廣泛流行,連統治者都帶頭賭博了,當時的文人、士大夫也大都熱衷於此。有關賭博的述作也是空前興盛,曠代未有。這些述作文辭秀美,采名雅潔,從書名上看儼然要擺脫賭博的粗陋了。

對於潘氏種種不法行為,大名府自上往下的官員挨了一茬又一茬,當真個個都是庸碌之輩,燈下黑?完全不知情?自非如此。大抵沒多少官員願意去做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要拿在朝野之間有著盤根錯節的地方豪門開刀,你得先掂量掂量自己的份量,彆吃不到反惹一身臊。更要命的是,拔出蘿卜帶出泥,犯了眾怒你這官還要不要做下去?所以,要麼視而不見,要麼遠遠避開,要麼同流合汙。

如秦敏學,就為潘家大開方便之門。

說到秦縣丞,武鬆很是糾結。他與秦敏學同年入元城縣衙公乾,雖然官吏殊途,許是都非本地人,初來乍到之際多受排擠,二人同病相憐,一來二去的倒成了關係不錯的朋友。

開初,秦縣丞是想有一番作為的,但很快發現他的那一套完全不可行,處處受製於人,寸步難行。也不知從何時起,他與潘家越走越近,漸漸的成了潘家在元城縣的代言人。而因為有開初的相知之誼,秦敏學倒是一直很照顧武鬆,即便武鬆與他刻意保持距離,即便他在元城縣話語權越來越大,也是待之一如往昔,人生若隻如初見嘛。如此,重情重義的武鬆也不好與秦敏學劃清界限,反而儘量幫著他,儘量不讓他錯的太過厲害。

前年,也不知那夥人用了什麼手段,逼得知縣、主簿、縣尉貶的貶病的病,元城縣便成了秦敏學的一言堂。王棣還未上任,這邊已是起了他的底,知道他靠山硬,不好得罪,達成了收斂的共識。

武鬆知道的就這麼多,畢竟他並不是那個圈子裡的人,還能做這個都頭還是秦縣丞念舊情哩。

喜歡大宋河山請大家收藏:()大宋河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銳士營主:穿越女將定江山 邊關賤民,和娘子同房開始無敵 可憐的拜金女怎麼成萬人迷了? 穿成亂世寡嫂,靠空間南遷搞基建 京圈大佬的聯姻小玫瑰,又甜又欲 克夫女穿成女王妃 一縷鴻蒙氣助我成仙帝 神卡 超凡世界 東京怪奇物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