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後,青龍、青虎二人將青衣人抬回自已家中修養,家中條件倒也還好,青龍與自己二叔卓振東一起,在交河鎮置辦了一個小四合院,擠擠空出一間客房給青衣人養傷倒也沒問題。
三人剛回院子,就見到被二叔安置在主臥的奶奶羅英和小叔向南。
就在那一天,太陽剛剛西斜,二叔邁著疲憊的步伐回到家中。此時,奶奶正坐在堂屋裡,若有所思地看著門外。見到二叔回來,她趕忙起身迎上去,將心中早已盤算好的事情告訴了他。原來,經過深思熟慮之後,奶奶覺得應該讓青虎拜那位神秘的青衣人為師。
二叔聽後微微皺眉,似乎有些猶豫。然而,在奶奶的堅持和勸說下,最終還是點了點頭,表示同意這個決定。於是,在奶奶的帶領下,青虎來到了青衣人的麵前,恭恭敬敬地行了拜師之禮。
這時,一直沉默不語的青衣人緩緩抬起頭來,目光落在青虎身上,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讚賞之意。隨後,他輕輕開口說道:“從今日起,我便收你為徒。我的名字叫萬裡獨行田伯光。”話音未落,一旁的大哥青龍不禁臉色一變,對於青虎拜師之事頓時產生了遲疑。畢竟,田伯光這個名號在江湖上可謂是臭名昭著。
但就在眾人都陷入沉默之際,田伯光再次開口道:“你們不必擔心,我雖曾有過一些不堪回首的過往,但如今已改過自新。而且,我師傅乃是大名鼎鼎的說不得大師!”聽到這裡,大哥青龍緊繃的神情終於放鬆下來,心中的疑慮也隨之消散。既然田伯光是說不得大師的傳人,那就是宮了之後的田伯光,不是以前的淫賊,再說現在人也廢了,想必其作不啥怪。
就這樣,青虎順利地成為了田伯光的徒弟。從此以後,他不僅要肩負起照顧師父日常生活起居的責任,還要努力學習田伯光所傳授的武藝和知識。而田伯光對於這位聰明伶俐、勤奮好學的徒兒也是十分喜愛,毫無保留地將自己畢生所學傾囊相授。隨著時間的推移,青虎的武功日益精進,逐漸在江湖上嶄露頭角……
但田伯光畢竟有淫賊的過往,前麵是不知道,後來讓提議拜師的奶奶暗惱不已,但事已致此,小門小戶也沒有反抗的餘地,再說此事對青虎也不是壞事,隻是在一個院裡同住,總覺不自在,這次以回劍門村探親為由,就一起回村了,隻把青虎留了下來照料。
田伯光在了解到自身已廢的情況下,對卓青虎的教導倒是毫無保留,傳下了神行百變輕功、虎煞決內功心法、五虎斷門刀和疾風快刀兩門左右雙手刀決,五虎斷門刀為三流刀決,疾風快刀為二流,兩門刀法一門重、一門輕,互成陰陽,雙互成就,風從虎,虎借風勢,雙刀合璧,若刀法大成,可進階超一流。
神行百變馭風而行,乃田家祖傳心法,亦是江湖千百年來盛名在外、排名前十的輕功絕技,據傳始創於北宋年間水泊梁山戴宗,在長途奔襲上千古聞名,有一日奔走四百裡之稱。
虎煞訣又稱虎煞魔功,傳自說不得大師,引虎煞入體,模仿倀鬼,分身裂影,形成幻念戰卒,最多可分裂出5名幻念戰卒,再配上神行百變馭風心法,強化分身戰力和持久,若以叢林夜戰,以一人化身六人,真假難辨,可以說是叢林夜戰強功。
青虎能獲此機緣,家中眾人也為他高興。
而青龍獲得佛門《大威天龍般若波羅蜜心經》傳承,及番僧近30年至剛至陽佛門內力,實力已逼進三流,更讓眾人讚歎不已,隻需將番僧灌頂內力完全煉化吸收,甚至有短時間邁入二流的可能,隻是擔心進程太快,根基不穩,才堪堪壓製提升空間,磨礪根基;屬性點強化了不少,武力:52,防禦:+45,智力:+30,速度:+40,內力:+55,統率:+15。
對於兩人的機緣,誠新太爺得知後,立即向眾人下了禁口令,務必為兩人保密,不可輕易泄漏,影響二人發展,大哥青龍作為誠新太爺這一支三代嫡長的地位,這一下子就穩了。
……
“振東,你對家中事有什麼看法麼?”卓武邦對著自家好大兒道。
“爸,你是說卓山麼”卓振東疑惑地問。
“不是,卓山有老祖和蝌公在,用不著你操心,是我們自家這個小家庭,鼎中不在,你就是老大,家中這老老小小也要有個規劃。”
“爸,有您和爺爺在,我……”卓振東望向爺爺卓誠新。
“我的情況家裡人都清楚,現在我與你爸年歲相當,不用顧慮我的想法。”卓誠新有點黯然地道。
“爸,你說什麼呢,不管什麼時候,你都是我爸。”卓武邦撫住卓誠新的手動情的道。
“好了,我知道,我知道!振東你說說看,我們一家人一起參詳參詳。”卓誠新聞言說道。
“爺爺,我個人認為,我們一家首先還是要有一個話事人,也就是相當於我們這一小家庭的家長。”卓振東見此情形也沒再推辭的說道。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個家長位置由你爸武邦擔任,如何?我不合適,招人笑話,也不利於後輩子孫的發展。”卓誠新誠懇的說道。
“爸,我們過自已的日子,還怕人說,讓他們說去,再說我一輩子圍著三尺講台,除了會教點書,其他東西也不知道個所以然。”卓武邦有點憤怒道。
看來這段時間,兩位老人在村裡過得並不是那麼如意,特彆是誠新老爺子,因為出身原因,時不時有些風言風語的。
原來,大家正在談論著某位子孫在交河鎮的出色表現,據說他們在那裡混得風生水起、事業有成。聽到這個消息之後,誠新太爺心中不禁一動,隱隱約約產生了離開卓山、奔赴交河鎮去謀求更大發展空間的念頭。
誠新太爺之所以萌生出這樣的想法,其實有著多方麵的原因。他向眾人吐露心聲道:由於自己特殊的出身背景,在卓山這裡生活一直都不太如意。他總是感覺到村裡人的目光有些異樣,仿佛帶著一種難以言說的偏見和疏離感。而且,他所從事的手藝活兒需要大量的中高級布料作為原材料,但卓山這個地方資源相對匱乏,並不能夠完全滿足他的需求。
對於誠新太爺的這番打算,家裡人大多持讚成態度。俗話說得好:“吾心安處是我家。”既然太爺在卓山感覺處處不順心,那麼前往交河另尋發展機會倒也不失為一個明智之舉。
然而,大家心裡同時也存在著一絲憂慮——那就是老祖卓不凡是否會同意放誠新太爺離開卓山呢?畢竟像誠新太爺這樣的中級人才一旦流失,對於卓山來說無疑將是不小的損失。所以關於這件事情,還真得好好地斟酌一番、從長計議才行。
就在這時,卓振東和卓青龍站出來提出了一個建議。他們表示,可以先提前在交河鎮購置一家店鋪。如此一來,等到誠新太爺成功抵達交河鎮以後,便能夠立刻開設一間屬於自己的裁縫鋪子。
正所謂“民以食為天”,但如果能在“衣食住行”當中占據“衣”這一塊領域,同樣也是非常不錯的發展方向啊!說不定假以時日,誠新太爺就能憑借精湛的技藝和獨到的經營理念,在交河鎮闖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廣闊天地來呢!
……
“太公、爺爺,要不我說兩句。”卓青麟見此大家夥有點糾纏不清,就開口道。
“嗬嗬,阿麟,你說。”誠新太爺見小玄孫有話說,樂嗬嗬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