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原本的那個世界裡,卓山村委所管轄的地域範圍大約有三十五平方公裡之廣。然而,當這個地方被具現到當前所在的世界之後,其界域麵積竟然驚人地擴展了大約十倍,直接飆升至三百五十平方公裡!
在此之後,隨著時間的推移,又相繼納入了上遊和濮坑這兩個區域,使得整個地域的麵積進一步擴張,近乎達到五百平方公裡之大。
而就在此次升鄉行動取得圓滿成功之際,八個村莊麵積擴展,再度新增了兩百多平方公裡麵積的土地。此外,還有那新近被降服並開拓的石鶴山脈地界,也一並歸入了領地之中。如此一來,如今卓山鄉的領地總麵積已然接近一千平方公裡,這般規模幾乎可以與原來世界中的一個小型縣城的轄區相媲美。
可是令人感到惋惜的是,儘管擁有著如此廣袤的領土,但截止到目前為止,整個卓山鄉的人口總數卻僅僅隻有七千五百餘人而已。很明顯,以這樣稀少的人口數量想要充分開發利用如此遼闊的領地,實在是力不從心、任重道遠啊!
畢竟,想要把數量如此龐大的居民全部集中安置在劍門和大柳這兩塊麵積相對有限的區域之中,這無疑是一件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事情,而且這種做法從長遠來看也是難以持續下去的。
所以說,怎樣才能合理地安排好這些人口,讓各個村莊都能夠實現均衡發展,已然變成了橫亙在卓氏眼前亟待解決的一項重大任務。
當那場激烈的升鄉之戰終於塵埃落定以後,來自各個村落的人們便開始陸陸續續地攜帶上他們所分到的那些俘虜,成群結隊地踏上歸途。
當然,除了劍門和大柳這兩處地方之外,其他那幾個銀級村莊若想取得進一步的發展,同樣也少不了足夠多的人口作為支撐。
不過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就在這次升鄉之戰期間,因為卓氏毅然決然地施行了堅壁清野這樣高明的戰略戰術,從而成功避免了其餘村莊遭受到過於慘重的損害與破壞。
就在那看似短暫得微不足道的一天悄然流逝之後,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鐵岩村、劍爐村還有濮坑村這三個一直以來都被歸為一級的行政村,居然沒有一個落下,像是事先約好了一般,齊刷刷地踏上了升級成為二級行政村的全新征程!
要知道,這些村莊的村民們剛剛才經曆過一場驚心動魄的升鄉之戰啊!然而此時此刻,曾經讓人們聞風喪膽的升級到二級行政村所要麵對的野獸攻城,在他們眼中已不再是什麼可怕的威脅,反倒成了一座取之不儘用之不竭的巨大財富寶庫。
毋庸置疑,這場酣暢淋漓的勝利宛如一把熊熊燃燒的火炬,瞬間點燃了村民們內心深處潛藏已久的激情與勇氣。他們仿佛脫胎換骨般,變得越發自信且無畏起來,昂首挺胸地迎接著未來的每一次挑戰。
對於接下來的日子,他們心中滿懷著無儘的美好憧憬和殷切期盼,堅信隻要齊心協力、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夠創造出更多輝煌燦爛的奇跡!
可惜的是,三個村莊升級,野獸攻城時竟沒出一枚建村令牌。
經過這麼多次的村莊升級,眾人對建村令牌的出現也慢慢摸索出了一些規律,一般隻有獸王才能出令牌,而隨著人口增長,野獸被清繳,產生獸王的可能性就越小,出現建村令牌的機率就越少。
至於那些從前村出逃的流寇們,他們猶如驚弓之鳥一般,四處逃竄。而卓家戰隊則毫不畏懼艱辛,緊緊地追尋著他們的蹤跡。根據黃諷所提供的寶貴線索,這支英勇無畏的隊伍一路馬不停蹄地追到了位於卓山東南部山區的流民聚集地。
這個流民聚集地地理位置頗為特殊,它坐落在連塘村東南方向。北麵依靠著卓山餘脈的丘陵,山勢起伏,給人一種雄偉壯觀之感;西麵是七裡灣下遊廣袤無垠的一大片蘆葦蕩,微風拂過時,蘆葦輕輕搖曳,發出沙沙的聲響,宛如大自然演奏的美妙樂章;南麵流淌著七裡灣的出水河道——蘆花河,河水奔騰不息,波光粼粼;東麵同樣也是連綿不斷、層巒疊嶂的丘陵,山巒險峻,森林茂密,讓人望而生畏。
然而,當卓山眾人曆經千辛萬苦終於抵達此地時,眼前所見卻令他們大失所望。本應是人聲鼎沸、人頭攢動的熱鬨場景此刻竟變得空空如也!
放眼望去,隻有滿地狼藉不堪的垃圾堆積如山,這些垃圾五花八門,有破舊的衣物、腐爛的食物殘渣以及各種廢棄物品等等。它們雜亂無章地散落在地上,仿佛在默默地向人們訴說著這裡曾經經曆過怎樣的混亂和匆忙。整個場麵顯得格外淒涼和蕭條,讓人不禁心生感慨。
據帶路的黃諷娓娓道來,原來他們最初抵達此地之時,此處可是赫赫有名的野豬林啊!想當初,就連此次用於攻打卓山的那群凶猛野獸當中的野豬,也皆是從此地圍剿而來的呢。
而且,曾經還有一隻強大無比的野豬王出沒於此,並憑借其所產出的青銅建村令建立起一座村落。然而好景不長,這座村子後來竟被黃諷的前任老大率領眾人一舉攻破並剿滅。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隻可惜世事難料,這位前任老大最終還是命喪黃泉,被後來崛起的流寇首領楊泰無情地斬殺於刀下。至此之後,這片區域就陷入了無人管轄的混亂狀態。
麵對如此局麵,心有不甘、誓不罷休的卓家戰隊毅然決然地選擇繼續勇往直前,深入追查下去。可沒過多久,他們便驚愕地發覺自己已然身陷七裡灣下遊那繁茂得令人驚歎的蘆葦蕩之中,眨眼間便消失得無影無蹤。
眼前這片遼闊無邊、一望無際的蘆葦蕩裡,縱橫交錯的水網與星羅棋布的沼澤相互交織,錯綜複雜的水道宛如一張天衣無縫的大網,構成了一道堅不可摧的天然屏障。
這道屏障成功地將那些流寇們倉惶逃竄的蛛絲馬跡完全遮掩住了,使得卓家戰隊縱使費儘心力,也難以探尋到他們絲毫的下落。麵對如此情況,縱使卓山心中有著萬般不甘,最終也隻能無奈選擇放棄追捕行動。
然而,麵對如此困境,卓山眾人並未被挫折所擊倒,心中反而湧起一股強烈的鬥誌和決心,很快便想出了一個應對之策。進一步加大了巡邏防範的力度,增派更多的人手,提高巡邏頻率,防範流寇突襲。但卓山眾人深知,要想真正占據這片土地,僅僅依靠觀察哨所和巡邏隊伍是遠遠不夠的。
於是,果斷在東南部地區采取了一項關鍵舉措——先把這片野豬林區域納入自家版圖再說!通過精心選址,設立起一個個的觀察哨所,這些哨所彼此呼應,形成一張稀疏的監控網,先將這片廣袤的野豬林區域先行掌控在手中。
隻要在這裡建立起觀察哨,哪怕暫時沒有人員駐守,那也是一種宣示主權的方式。而且,平日裡隻需安排人手定期巡視一番,就能讓外人明白,這裡已經成為了卓家的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