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表示,如果這件事情並非刀王蔡陽所為,那麼懇請蔡陽能夠親自出麵與之對質,將事實真相當麵講個清楚明白;倘若真的是卓山鄉錯怪了蔡陽,那他們也定會毫不含糊地當麵向蔡陽賠禮道歉。然而,如果蔡氏無法做到以上這些,那就希望蔡氏能在正月十五元宵節之前針對此事做出正式的回應。
雖然卓山鄉沒有把後續可能發生的情況明明白白地說出來,但在場眾人心裡都跟明鏡似的,非常清楚其中利害關係。畢竟這件事情對於各個家族來說都有著不小的影響,如果處理得當,或許會帶來不少益處。
不過,就在這時,交河鎮的代表卻在字裡行間隱隱透露出一種不讚同與大蔡鄉進一步擴大衝突範圍的意思。他委婉地提醒卓氏應當謹慎思考當下的局勢,切莫因一時衝動而讓事態變得越發難以收拾。
實際上就算交河鎮的代表保持沉默不說話,卓山原本也並沒有想要立刻和蔡氏發生正麵衝突的念頭,至少不會選擇在此時此刻挑起事端。這件事情對卓山而言,他僅僅是想爭取到一個有利的先機而已。
而關於賠償方麵的問題呢,則完全是抱著一種“不管有沒有收獲都要嘗試一下”的心態去處理的。此外,他這樣做還有一個目的,那就是儘可能地削弱大蔡鄉未來的發展潛力。
那麼,楊泰究竟是不是蔡陽呢?這個問題真的很關鍵嗎?顯然並非如此。
因為即便蔡氏無法拿出確鑿的證據來證明自己的清白,那就如同黃泥掉進了褲襠裡一樣,哪怕本身並不是屎,但看起來也跟屎差不多了。退一步講,就算他們最後成功地自證了清白,那又能怎麼樣呢?那些心存疑慮的人依然還是會繼續懷疑下去。
終於,時間來到了正月十五元宵節這一天。在眾多來自周邊各個勢力的代表們的共同見證之下,卓家和蔡家再一次麵對麵地坐在了談判桌的兩端。
儘管僅憑著卓氏單方麵的說辭,並不能充分證明楊泰就是蔡陽這個人;然而與此同時,蔡氏這邊也未能成功地找到蔡陽本人前來現場為自己澄清事實真相。所以,這場風波暫時還遠遠沒有到塵埃落定的時候。
蔡氏在周潛那聲淚俱下、情真意切的控訴麵前,終究還是抵擋不住,不得不做出了具有實際意義的退讓之舉。她忍痛割愛,把與原來周氏領地相鄰的那個由白銀建村令建造起來的東蔡村,拱手相讓給了周家。
要知道,這東蔡村可是蔡氏向東進軍途中設立的一座前沿哨所啊!雖然這裡的人口數量並不多,但它卻是以獨特的土樓樣式構建而成的,整體建築結構異常堅固,可謂是易守難攻之地。蔡氏這次讓出東蔡村,無疑意味著她徹底打消了繼續向東擴張的念頭和計劃。
就在卓山鄉順利完成對東蔡村的接管工作後,其西南部的邊界地帶猶如銅牆鐵壁一般堅不可摧。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樣一來,大蔡鄉鄉公所所處之地已然陷入三麵受敵、危機四伏的艱難處境。在此等緊急狀況下,大蔡鄉若想繼續維持原有的治所位置,簡直就是癡人說夢。
而另一方麵,當大蔡鄉再次與實力鋒芒畢露的卓氏正麵交鋒時,因承受著泰山壓卵般的沉重壓力,最終不得不忍痛割愛,將位於其北部靠近劍爐山的一處蘊藏豐富的鐵礦,以令人咋舌的低價拱手相讓於卓氏。
至此,這場無頭無腦的激烈紛爭總算在蔡氏咬牙切齒的恨意中暫且偃旗息鼓。
不過經此一役,卓、蔡兩大家族之間原本就已存在的嫌隙瞬間升級至白熱化程度,雙方可謂勢同水火。
從表麵上看,卓氏此番舉動貌似有些得不償失,畢竟因此事徹底激怒了蔡氏家族。然而,對於交河鎮而言,卓蔡兩家矛盾的進一步激化恰恰是他們樂於見到的結果。
卓山鄉鯨吞周氏,管轄領地已達150平方公裡,領地和人口數量與曹氏所直接控製的領地已是相差無幾,比鄧氏回龍鄉都要強出不少,這勢必招開交河鎮的猜忌,在那個艱難的時刻,擺在卓家麵前的是一道令人左右為難的選擇題:到底是要開罪蔡氏呢?還是去承受來自交河鎮的猜疑?
這無疑是一個關乎家族生死存亡的重大決策。然而,經過深思熟慮之後,卓家展現出了驚人的果斷和決絕,他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前者。
其實,卓家和蔡家之間的積怨早已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雙方明爭暗鬥、摩擦不斷,可以說是宿敵一般的存在。
正所謂“虱子多了不癢,債多了不愁”,對於卓家來說,再多與蔡家結下一點仇怨似乎也沒什麼大不了的。而且,這次卓家的所作所為可謂是直接將蔡氏的弱點暴露無遺,毫不留情地撕開了其看似強大實則軟弱不堪的偽裝。
如此一來,那些一直對蔡氏虎視眈眈的各方勢力必然不會放過這個絕佳的機會,定會如餓狼撲食般一擁而上,瓜分蠶食蔡氏的利益。
每當蔡氏的代表們見到胡氏那猶如夜空中璀璨星光般閃爍著冷冽光芒的眼神時,心中都會不由自主地升起一股寒意,仿佛被一隻無形的手緊緊扼住了咽喉,讓他們喘不過氣來,蔡氏這方世界依舊延續了原世界的強硬作風,周邊氏族苦蔡氏久矣。
喜歡百世爭渡之苟全性命請大家收藏:()百世爭渡之苟全性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