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大羅分裂
大羅鎮心急火燎的一調查,發現這起叛亂的導火索,竟是一名負責為煉鐵廠燒製木炭的工人蔣富貴,因為對羅家克扣工錢一事深感不滿,於是毅然決然地率領眾多炭工和礦工衝擊了村公館。
在激烈的衝突之中,他們不幸失手打死了羅家的管事村長,並強行砸開了村子裡隱藏的秘密庫房。眼見事態愈發失控,蔣富貴索性扯起大旗,正式宣布造反。
此時此刻,駐守大羅鎮的羅氏將領們簡直氣得咬牙切齒。對於自家這位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管事,他們心中充滿了憤恨,真恨不得立刻將其挫骨揚灰。畢竟眼下正是羅家麵臨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這個該死的家夥居然捅出這麼大一個簍子!
麵對這樣棘手的局麵,大羅鎮的軍隊陷入了兩難的境地:如果出兵鎮壓叛亂,就很有可能中了敵人的調虎離山之計;可是若按兵不動,任由那些叛亂的礦工發展壯大下去,後果同樣不堪設想。
究竟該如何抉擇呢?整個大羅鎮都被籠罩在了一片緊張而凝重的氛圍當中。於是就派了一支30人的談判團,想以談判的方式先將叛亂礦工安慰住,等大羅鎮升縣之後再處理。
然而,這談判團離開已經過去了足足半天時間,卻依然沒見有任何信息返回。羅氏眾多將領此時方才恍然大悟,意識到自家的談判團極有可能被叛亂礦工扣住了,此次大羅鎮麵臨的立縣考驗恐怕並非來自外界的襲擾,而極有可能源自自家內部那些叛亂的礦工!他們頓時心急如焚,匆忙派遣出一支規模達千人的清剿隊伍,火速前往鎮壓叛亂。
可惜的是,這支千人隊還未趕到礦區,就收到校叛軍以驚人的速度,僅僅用了一個白天便橫掃了整個南山礦區。炭工蔣富貴成功從廠區帶走了被羅家所掌控的將近一萬名礦工。
要知道,這些礦工們早已對羅家心懷怨恨。原因無他,羅氏家族中的眾多將領,除了家主羅雲之外,絕大多數人皆出身顯貴,自視甚高,目中無人。
對待其轄區內的普通民眾時,或許還能稍加照拂;但麵對地位更為低下的礦工以及礦奴們,就完全不會予以過多關注了。這種長期以來的不公待遇和漠視,終於引發了這場大規模的叛亂。
特彆是近一月來來,位於北方的交河地區立縣成功,霸王項羽入主,勢力迅速擴張。
在此背景之下,大羅鎮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和挑戰,於是更進一步加速了其軍事方麵的籌備工作。由於需要龐大的資金支持,大羅鎮便將目光聚焦在了其所管轄範圍內的各種類型的礦山資源上。
為了獲取更多的財富以滿足軍事需求,大羅鎮不僅大幅增加了對礦山的開采強度,而且還不惜投入海量的人力與物力。
他們甚至采用強製手段,大規模地征召礦役以及強行拉拽壯丁投身於高危的挖礦行業之中。那些不服從管理和調遣的壯丁,則統統被發配至礦山勞作。
在這眾多被迫參與挖礦的人群當中,究竟有多少是因為下麵執行羅氏眾將命令時所導致的冤假錯案呢?又到底有多少家庭因這殘酷的礦役而被逼得妻離子散、家破人亡呢?這個數字簡直難以估量!
除此之外,此次大羅鎮為了能夠聚攏足夠的財力從而啟動設立縣城的戰爭計劃,竟然故意拖延並肆意克扣礦工們辛辛苦苦掙來的血汗錢。
如此一來,原本就已經緊張不堪的局勢瞬間變得岌岌可危,所有的矛盾都如同火山一般徹底噴發出來。就在此時,那位名叫蔣富貴的炭工挺身而出,他振臂高呼,帶領著飽受壓迫的礦工們奮起反抗,一場轟轟烈烈的起義就此拉開帷幕。
礦工們整日與礦石為伴,身強體壯,充滿了力量。而在這礦場上,能作為兵器使用的物品不要太多,隨處可見的鋼釺、鐵錘以及各種硬木,隻需要隨手一抓,便能成為一件趁手的兵器。
自大羅鎮決定開啟立縣備戰,時間過去不到三天時間,等來的不是立縣之戰時的流寇攻城,而是自家礦工叛亂。原本滿心期待能與敵人展開一場激烈廝殺的人們,此刻卻有一種拳頭砸在棉花上的無力感。
就在眾人都覺得整場事件變得有些詭異的時候,一個噩耗如晴天霹靂般傳到了大羅鎮:之前派出的那支多達一千人的清剿部隊,遭遇了礦工設下的埋伏!這支本應威風凜凜的軍隊,竟在眨眼之間被打得潰不成軍,全軍覆沒!
更糟糕的是,領軍將領——那位擁有一流初階實力的高手羅英,不僅戰敗受了傷,還不幸被俘。
那些狡猾的礦工並沒有就此罷休,他們巧妙地利用了被俘的羅英,成功地詐開了大羅鎮位於南山礦區的最大後勤基地——南山村。
這個基地其實是一座有著將近兩千人口的大型村莊,裡麵儲存著大量的物資和軍備。這下子,叛亂的礦工們可算是得到了充足的補給,猶如猛虎添翼一般。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夜幕緩緩地籠罩下來,仿佛一張巨大的黑色幕布漸漸遮蔽了天空。然而,尚未等到當天淩晨那最黑暗的時刻來臨,大羅鎮南邊的十多個村莊卻已經陷入了一片混亂和恐慌之中。
由於防守力量的空虛,這些村莊如同失去了保護殼的脆弱果實一般,輕易地成為了礦工們分兵攻打的目標。要知道,這些礦工可都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啊!他們對這片土地的每一寸山川、河流、山穀都了如指掌,熟悉得就像了解自己手掌上的紋路一樣。
此時此刻,礦工們充分利用了這一優勢,他們巧妙地避開了大羅鎮可能設下的陷阱和防線,迅速而準確地攻入了一個個村莊。
在這場攻防戰中,他們占據了天時——夜色的掩護;地利——熟悉的地形;以及人和——本地人的身份所帶來的便利。麵對如此強大的敵人,大羅鎮方麵顯得有些力不從心,難以抵擋住礦工們猛烈的攻擊浪潮。
於是乎,一個接一個的村莊在短時間內相繼失守,落入了叛軍的手中。原本寧靜祥和的鄉村,此刻變成了戰火紛飛的戰場。村民們四處逃竄,哭喊聲響徹雲霄,但卻無法改變戰局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