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酋長也是個機警之人,見猛獸折返,早已退至一旁。感受到卓青麟的刀氣臨身,他臨危不亂,手中突然多出一支長不過三尺的玉板,名為“玉笏”。
隻見他手腕一轉,當胸上封,唐刀的刃芒在玉笏上碰撞,傳出一串輕微的“錚錚!”玉震之聲。借著這股力道,大酋長順勢後掠,脫離了騎兵的衝擊範圍。
卓青麟見一刀未能奏效,暗自思量:“娘的,是個一流高手。”他大聲讚道:“大酋長,好身手!”
“刀使劍招,冷酷淩厲,你的劍法也是宇內絕學,老夫領教了!”大酋長話音未落,身形突然幻化如流光,手中的玉笏朝著已調轉馬身的卓青麟搶攻上來。
那玉笏竟能憑借靈氣阻截刀芒,卓青麟心中暗自讚歎。然而,馬匹尚未停穩,他來不及多想,手中唐刀再次揚起,一個馬下藏身,翻身倒卷,人馬合一,將全身內力灌入長刀。
刀出如一線,“朝陽一氣”的劍氣撲麵而來。大酋長發覺不妙時,已然來不及躲避,隻覺身子一震,手中“玉笏”騰空飛出,砸在卓青麟身後一名騎兵身上,那騎兵當場吐血,飛出馬身,倒地不起。
大酋長低頭一看,隻見下身至胸口出現一道血線,整個人竟從下往上開始裂開。
卓青麟衝馬而過,全身勁力一泄,身子不由得發軟。他借著回轉馬身的機會穩住身形,見大酋長倒地,又一個馬下藏身,拾起“玉笏”,大聲喝道:“大酋長已死,跪地投降不殺!”
“大酋長已死,跪地投降不殺!”眾騎兵齊聲高呼。
山民們前麵被猛獸衝擊,軍心已亂,此時又見大酋長身死,還被騎兵遠遠包圍,不時有人被射殺,包圍圈也越來越小。終於,有山民丟了兵器,跪地求饒。
卓青麟見狀,左手從馬鞍下抽出一支手弩,朝著還想反抗的山民射去。眾騎兵紛紛效仿,有的引弓飛射,有的抽短槍飛投,甚至還有人玩起了彈弓。
不過片刻之間,包圍圈中的山民要麼跪地求饒,要麼被射殺當場。與此同時,田青虎率領三百影衛,施展出幻念戰卒之術,影影綽綽,仿若近千人,朝著山門發起猛攻。
卓青麟所率騎兵迅速將跪地求饒的山民擒獲繳械,除了收繳兵甲,還繳獲了“驅鷹哨”“牛角號”、驚魂鼓、信鴿信鷹等通訊物件。
五虎嶺主寨雖然規模不大,但建築四平八穩,主建築呈方形,形如“回”字,中間是一個近兩百丈的大天井,背靠一座巨型洞窟。洞窟內設有獸欄、監獄以及護衛們的棲息之所。
寨中護衛見外敵來攻,頓時哨聲四起。三十六名侍衛迅速列陣,前列十八人手持盾牌,後列十八人手持長柄戰斧,嚴陣以待。
哨聲此起彼伏,寨中雞飛狗跳,各級人員慌亂集結。
“當!當……”急促的警鐘敲響,鐵騎轟鳴,百餘持斧大漢從寨中疾馳而出。
“嗬、呼,嗬呼!”十八名長柄戰斧手見後援已至,口中齊聲呼喊,腳步沉穩跺地。
一呼一跺之間,地動山搖,後援的百十名持斧大漢竟緩緩融入陣中,頭頂浮現出濃鬱的大軍雲氣。
午時,大酋長曾調集四位大公,統率數千獸隊和勇士下山收取過路費,當時隨軍出征的僚佐傾巢而出,馬騰人歡,軍威極盛。
可如今,敵騎來襲,大酋長卻音信全無,這到底是怎麼回事?難道大酋長真的兵敗身亡了?為何不見一名潰兵逃回?
敵人兵臨城下,這可是數年來從未有過的情況,寨中眾人頓時陷入恐慌與猜疑之中。留守的是大酋長新納不久的婦人,至於原來的主婦,早已被賞賜給部下勇士,一時間,寨內亂作一團。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午時,大酋長還曾在廣場上誓師出擊,率領過千勇士驅趕靈獸,浩浩蕩蕩,軍威之盛堪稱曆年之最。可如今,卻音信全無,而敵人已然壓境,群龍無首之下,屬下也沒了拚死作戰的決心,這仗該如何打?
田青虎見對方戰斧手勾連大軍雲氣,心中暗自讚歎,立刻雙刀過肩,高呼道:“大酋長已死,跪地投降不殺!”
“此話當真?若大酋長果真敗亡,我等願降,但我們得見到大酋長的屍身。”一名持斧侍衛說道。
“這就是大酋長首級!”卓青麟驅馬向前,揚起手中的人頭。
“真是大酋長!”一名四十開外、束發無冠、臉色蒼白無須的人在寨牆上驚呼道。
“我等願降,請大人斬殺此人!”持斧侍衛放下手中長兵,跪地回首,指著寨牆上那人說道。
“為何?”卓青麟問道。
“我們五虎嶺山民原本封山自牧,自食其力。此人來了之後,向大酋長建議在山下設卡,騷擾漢民,壞了我們的綱紀,這才招來此禍!”持戈侍衛磕頭大聲說道。
“好,我答應你。若經調查果真如此,我必殺此人!”卓青麟大聲回應。
經過一番搜繳,除了各類財貨,寨門前的三十六名侍衛和百十名持斧戰士被收編。
更意外的是,從大酋長住處搜出了《馴獸術》《盾戰術》《金戈十三式》《重斧戰歌》等傳承密法。田青虎對《馴獸術》頗感興趣,便將俘虜的馴獸師和遺留的虎豹編入影衛。
《盾戰術》日後可交給二哥卓青牛,《金戈十三式》與勾鐮槍法有些相似,估計四叔卓宿北能用得上,而《重斧戰歌》正是三叔卓紹西尋覓已久的秘籍,有了它,三叔的重斧戰隊總算能成型了,以歌聲列陣的法門,倒也新奇罕見。而卓青麟自己,竟在這場戰鬥中,不知不覺跨入了一流境界。
喜歡百世爭渡之苟全性命請大家收藏:()百世爭渡之苟全性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