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如血,將鐵鞍山連綿的城牆染成暗紫色。曹彬扶著雉堞俯瞰山下,寒風吹得披風獵獵作響,遠處朱明背嵬軍軍營的炊煙正嫋嫋升起,在灰藍色的天幕下蜿蜒成詭異的紋路。
三日前那場血戰的痕跡尚未褪去,城牆垛口間還殘留著暗紅的血跡,箭簇與斷刃散落在壕溝裡,在殘陽下泛著冷光。
“報!”傳令兵踏著滿地碎冰疾步而來,鐵甲上結著霜花,“背嵬軍又在集結!先鋒營已推進至青石澗!”曹彬握緊腰間的劍柄,指節泛白。
自半年前接手鐵鞍山防線以來,這樣的急報幾乎每日都要響起。嶽飛麾下的背嵬軍如同嗜血的狼群,一次次衝擊著南楚防線。雖然憑借地形優勢,他們勉強維持著三比二的傷亡比,但持續的消耗戰讓將士們疲態儘顯。
“傳令各營,按第三套預案布防。”曹彬的聲音沉穩如鐘,“讓神機營在左翼設伏,務必打退這次進攻。”
夜色漸濃時,喊殺聲如期而至。朱明的戰鼓聲震得大地都在顫抖,火把連成的光帶如同燃燒的河流,順著山坡洶湧而來。
曹彬站在了望塔上,看著背嵬軍的騎兵衝破拒馬樁,箭矢如蝗般射向城頭。南楚將士們齊聲怒吼,滾木礌石傾瀉而下,火油在夜色中劃出猩紅的弧線,將戰場照得亮如白晝。
這一戰持續到寅時,當第一縷晨光刺破雲層時,青石澗的溪水已經染成了赤色。
曹彬踩著滿地屍體巡視防線,看見一名傷兵正用斷劍將朱明士兵的屍體推下懸崖。那士兵抬頭時,曹彬發現他不過十六七歲的模樣,稚氣未脫的臉上沾著血汙,眼神卻堅定如鐵。
“將軍,咱們又守住了!”傷兵咧嘴笑道,缺了半顆的門牙漏著風。曹彬拍了拍他的肩膀,沒有說話。他知道,這樣的勝利代價太過沉重。三比二的傷亡比看似尚可,但南楚的人口和資源遠不及朱明,長此以往,防線終將難以為繼。
回到中軍大帳,曹彬展開地圖,燭火在羊皮紙上投下跳動的陰影。鐵鞍山防線宛如一條巨龍橫亙在南楚北疆,但防線太長,兵力分散,難以形成有效反擊。
而朱明的江南腹地在嶽飛的治理下蒸蒸日上,錢糧充足,兵源不斷。相比之下,東吳的防線卻相對薄弱,卡在南楚、東明與東吳三地之間壽春城的戰略位置就顯得得天獨厚起來,戰略價值隨著戰局持續,愈發突顯。
“來人,備馬。”曹彬突然說道,“我要連夜趕往灃原城,麵見督主。”
三日後,灃原城。五軍都督府議事廳內氣氛凝重。曹彬展開地圖,用朱砂筆在壽春城位置重重畫了個圈。
“諸位大人,鐵鞍山防線雖固,但嶽飛治軍嚴謹,背嵬軍戰力強悍,我軍隻能被動防守。”曹彬目光掃過在場眾人,“反觀東吳,防線鬆弛,壽春城地處三家交界,進可攻退可守。若能將秦瓊將軍的龍襄軍團與曹變蛟將軍的血蛟軍團合並,組建黃山戰區駐守壽春城,並與駐守的歙州城林衝所部形成鉗型攻勢,既可緩解鐵鞍山壓力,又能對東吳形成戰略威懾,特彆是東吳孫登所部直接納入半包圍圈。”
樞密院從事陳慶之沉吟片刻,撫須道:“曹將軍所言極是。隻是新戰區責任重大,需選派得力將領統領。”
“末將推薦秦瓊將軍。”曹彬毫不猶豫地說,“秦將軍智勇雙全,且熟悉東南地形,定能勝任。”
經過激烈討論,五軍都督府和樞密院最終采納了曹彬的建議。十萬一階鎮兵火速調往鐵鞍山,防線兵力維持在二十五萬。
而秦瓊、曹變蛟、林衝所部合編為黃山戰區,補充兵力到二十五萬人,秦瓊被任命為戰區主帥,分彆駐守黃山東西兩側的壽春城、歙州城。
壽春城,這座矗立在黃山東麓的雄城,此時正沐浴在春日的暖陽中。
秦瓊登上城樓,極目遠眺。城池東邊,遠山的輪廓隱約可見;南方,太湖的波光在薄霧中閃爍;西邊,林衝的青龍軍團駐守的歙州城與壽春城遙相呼應,兩大主力軍團環抱黃山山脈,如同兩柄利劍直指東吳兩朝腹地。
“將軍,各部已集結完畢,請指示。”副將張猛的聲音打斷了秦瓊的思緒。
秦瓊轉身,看著城下整裝待發的將士們。八萬龍襄軍身披銀甲,如龍鱗般閃耀;五萬血蛟軍黑衣如墨,殺氣騰騰。兩支勁旅合二為一,軍威更勝從前。“傳令下去,明日開始整訓。”秦瓊的聲音響徹城頭,“我們的目標,是讓東吳知道,南楚的劍鋒,不僅能守,更能攻!”
就在同一時間,卓青麟憑借著卓越的戰功,被上級提拔為騎司馬這一重要職位。這一晉升不僅意味著他的地位得到了顯著提升,更重要的是,他所統領的騎兵數量得到了大幅擴充,一舉達到了令人矚目的6000騎之多!
如此龐大的騎兵隊伍,使得卓青麟在血蛟軍團中嶄露頭角,成為了軍團下八大騎司馬之一,其地位可謂顯赫至極。而這一切的背後,離不開卓青麟長期以來在實戰中積累的豐富經驗。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在他的悉心訓練和指揮下,麾下的騎兵們實力突飛猛進。尤其是在突破二階的騎兵人數上,竟然多達驚人的2800騎!這無疑是一支極其強大的騎兵力量,無論是在速度、攻擊力還是機動性方麵,都堪稱一流。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卓青麟在不斷的成長與磨礪中,其統率能力猶如芝麻開花——節節高。經過長時間的積累和沉澱,如今的他,統率能力已然高達73點,這一數字標誌著他穩穩地邁入了二流騎將的行列,成為了一名備受矚目的將領。
不僅如此,卓青麟的個人武力值也有了顯著的提升,達到了令人矚目的85點,成功躋身一流中階水準。這樣的成就,絕非易事,需要付出大量的努力和汗水。而這一切,都得益於他在戰場上的摸爬滾打,實戰經驗的積累使得他的武藝日益精進。
相比之下,如果他僅僅是在練武場埋頭修煉,恐怕至少還需要三個月的時間,才有可能達到如今的水平。然而,戰場的殘酷與多變,讓他在短時間內迅速成長,這種成長速度無疑是驚人的。
這一成就,不僅僅是對卓青麟個人能力的高度肯定,更是對他所領導的騎兵隊伍的一種認可。在他的統率下,這支騎兵隊伍必定能夠發揮出更強大的戰鬥力,成為戰場上的一支勁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