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道城大捷後,呂布、張遼、於毒三路人馬順利會師雲中郡。此時正值隆冬,大雪封路,但軍心振奮。呂布召集眾將議事,道:“吳並州吳笛)有令,定襄郡,雲中郡,五原,上郡,塑方,等地長年與匈奴,烏桓,鮮卑進行邊地爭奪戰。百姓們深受戰亂之苦。當行‘胡民漢化,移民實邊’之策,與民生息,胡漢和睦相處。告訴胡民他們受苦受窮是胡族貴族,王族剝削所致。與漢人並沒有多少關係。我等武人打仗在行,建設之事,還需請教軍師。”
賈詡、程昱、許攸、徐庶四位謀士早已商議妥當。賈詡捋須道:“雲中等郡地廣人稀,胡漢雜居,若想長治久安,需行三策——移民、築城、教化。”
程昱補充:“胡人桀驁,須以威服之,以利誘之,以文化之。先分其部,再遷漢民,使其漸習漢俗,久而自化。”
徐庶則道:“可效仿秦時‘徙民實邊’,廣發邸報,招攬中原流民,許以田宅、牛羊,使其定居。”
許攸笑道:“胡人貴族多蓄奴,可先奪其財,分其部眾,使其無力反抗。再擇其俊秀者,授以漢文,許以通婚,使其歸心。”
呂布拍案:“善!便依此計行事!”
《大漢並州牧吳笛告天下漢民書》
“天下苦戰久矣!中原板蕩,百姓流離,餓殍遍野,白骨如山。今並州雲中郡,地廣人稀,水草豐美,特開移民之政,凡無田無產、無家可歸之漢民,皆可來投!”
——獎勵如下:
1.每戶授田五十畝,荒地三年不征賦稅。
2.壯丁入伍者,賜牛羊五頭,宅基一處。
3.工匠、醫師、儒生等人才,額外賞錢帛,授官職。
4.胡人部眾,皆分漢民管轄,使其習漢字、耕漢田、築漢城。
5.胡人俊秀者,可通婚漢女,入漢籍,享同等之利。
男兒功名,當馬上取!雲中郡新立,正是英雄用武之地!
清史留名,單開一頁,何不速來?
此邸報由快馬傳至中原各州,尤其兗州、冀州、司隸等地,流民聞訊,紛紛北遷。
雲中郡胡人部落眾多,以匈奴、鮮卑雜居為主。賈詡獻策:“胡人之所以難治,在於其聚族而居,一呼百應。今當‘分其部,遷其民’,使其不能相顧。”
具體措施如下:
1.奪胡酋之權:凡部落首領,皆須交出半數牛羊、馬匹,由漢軍統一分配。
2.拆散部落:將胡人部眾分散安置,每村不得超過百戶,且混居漢民。
3.征胡兵入伍:健壯胡人男子,編入“胡騎營”,由漢將統領,使其自相製衡。
通婚政策:胡人女子若嫁漢男,其家免賦稅三年;胡男娶漢女者,需先習漢字、著漢服。
高順率陷陣營執行此令,凡有反抗者,立斬不赦。數月之內,胡人貴族勢力大減,普通胡民漸習漢俗。
雲中郡舊城殘破,徐庶提議:“當仿白道城冰築之法,以磚石加固,使胡人服役築城,既耗其力,又使其漸習漢技。”
於是,數萬漢民與胡人共同修築新城:
漢民負責規劃、指揮因胡人不通築城之術)。
胡人壯丁采石、運土、夯基使其無暇作亂)。
工匠教授胡人製磚、砌牆潛移默化使其接受漢技)。
同時,屯田政策推行:
漢民領熟田,胡民墾荒地。